#中医#中医理论创新成果登上《Science》合办期刊 中医研究国际化科学化再进一步


***-舆情频道
中医研究在国际化道路上又有新进展 。 近日 , 《Science》合办期刊《Research》特约发表了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总院长、中医专家张克镇关于人体空间的最新研究成果——《人体中的空间及其医学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Physiological Spaces in the Body and Its Medical Implications) , 填补了医学界对人体空间研究的空白 。
论文作者张克镇表示 , 人体空间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通过对人体空间的深入研究 , 有助于科学解读当前存在的一些医学疑难问题 , 正确诊治并更有效防治疾病 , 特别是对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同时也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的本质 , 更合理地解读中医与针灸治疗原理 , 使之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规律 , 有效建立中西医融合汇通的桥梁 , 促进中西医学的沟通与融合 。
人体空间亟待纳入医学研究视野
当前 , 医学界对人体空间的研究尚处于近乎空白的阶段 。 张克镇认为 , 个中原因或在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过度关注实体 , 而忽略了人体空间的存在 。 他表示 , 人体空间应被作为医学基础理论纳入研究视野 , 对人体空间的研究 , 对于我们认识生命规律与疾病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在以往认识人体组成结构时 , 人们只是关注了人体结构中可分割、有明确物质组成、可以量化的实体结构 , 如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 , 但是同样重要的另一组成部分却被忽略了——存在于人体中的空间 。 从哲学的层面来看 , 对人体空间的忽略 , 必然会导致医学基础理论的严重缺陷 。
张克镇表示 , 从人体结构来看 , 空间广泛存在于人体之中 , 如鼻腔、耳道、口腔、肠道、肺脏等 , 均被气态空间所充满并与人体外围的自然空间相通 。 这些空间对于正常新陈代谢及功能发挥有着重要作用 。 具体来说 , 人体空间是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细胞等体现功能的场所;是内环境物质交换与能量供应的通道;是代谢废物排出的通道;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沟通与协调的通道 。
【#中医#中医理论创新成果登上《Science》合办期刊 中医研究国际化科学化再进一步】针对人体空间上述五个作用 , 张克镇分别进行了深入论证 。 例如 , 以神经系统突触结构为例 , 论证了人体空间是信息传递的通道 。 在神经系统中 , 突触结构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关键部位 , 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 这个过程中 , 突触间隙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突触前膜内的神经递质能否得到正常释放与传递 。
总之 , 人体中几乎所有功能的实现 , 都是离不开正常空间的参与 , 人体空间一旦失常 , 疾病由此而生 。
将人体空间纳入认知具有多重意义
张克镇指出 , 认识人体空间 , 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规律与疾病规律 , 对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
首先 , 认识到人体空间 , 有助于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 。 目前 , 在临床上 , 惯性思维使我们一直以实体为中心对疾病进行诊治与预防 , 但这种诊治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只有当实体出现明显异常之后 , 才能被现有仪器检查出来并得以明确诊断 。
假如我们将空间纳入到认知视野 , 这种情况将得到改观 。 因为 , 通过人体空间的规律 , 可以更直观地诊断疾病 。 不仅如此 , 通过人体空间的变化 , 还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 , 例如 , 肿瘤的生成、血栓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见图1和图2) 。 如果我们了解了空间的规律 , 就会在器质性疾病形成之前便发现空间的异常变化并进行有效干预 , 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 甚至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
#中医#中医理论创新成果登上《Science》合办期刊 中医研究国际化科学化再进一步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