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郭兴田」万华郭兴田:一滴胶两张板变革一个行业

 
「万华郭兴田」万华郭兴田:一滴胶两张板变革一个行业
文章图片
 
2018年7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建博会,定制家居成为最大风口。作为绿色板材行业的开拓者,郭兴田趁着企业老总们看展之机,邀请几个合作伙伴做了一场关于生态板材运用前景的研讨会。没想到消息传出,报名的家居企业家竟然超过200个,研讨会变成了抢货会。
万华,一个板材品牌如此抢手,源于它采用了可再生的秸秆原材料和产品的环保性,改变了人们对家居产品的认知,推动了家居行业的发展进程。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成果经过了13年艰辛磨砺,郭兴田用俏皮的语言这样总结这个磨砺的过程:研发一滴胶,做成两张板,用于三个柜,变革一个家居行业。
一滴胶与一帮执着人
国内首家无醛刨花板企业、首个获得美国加州CARB和美国EPA双料无醛豁免认证的人造板企业、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秸秆生态板材供应商、入选国家 863 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开始全面布局生态产业园……万华生态板业成立13年来取得的成绩单令人艳羡,其最初起步的过程却相当艰辛。
“万华是从一滴胶开始的。这胶名为聚氨酯无醛生态胶(MDI),不仅不含甲醛,而且对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胶接力,在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及防霉菌等基本性能上也明显优于普通胶。”郭兴田将聚氨酯无醛生态胶视作万华生态板业的根基,提起自己的胶时难掩得意,“由于农作物秸秆表面的蜡状物质使得普通胶粘剂无法粘结,到目前为止,只有聚氨酯生态胶粘剂可以把粉碎的秸秆粘起来,并且制成真正不含甲醛的板材。
早在2000年,郭兴田便开始使用聚氨酯生态胶粘剂将农作物剩余物制备人造板。他安排万华工程师做了一次秸秆板应用实验,成功地以河北邯郸地区收集的近100立方米麦秸秆为原料制成板材,加工成欧式家具,完成了足足13个房间的装修。“那时做的只能说凑合像个板子,却令我们信心大增。”郭兴田回忆起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依然感到十分兴奋。彼时的郭兴田并未想到,正是这次麦秸秆制板实验为日后万华生态板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用胶将秸秆粘结成板材,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叫于文杰。1999年,于文杰辞掉核工业部的金饭碗,建设工厂潜心研究水稻秸秆板的生产工艺。在万华技术人员的支持下,2003年于文杰生产出了以水稻为原材料的稻香板。然而,正当于文杰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工厂却因投资方与经营方的分歧等原因解散。2005年,被于文杰执着的创业精神感动的郭兴田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帮助他继续研发秸秆板项目。这年底,于文杰兴奋地带着自己的成果找到郭兴田:“郭总,这回板子真的可以了!”他们的秸秆板因出色的环保性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网球馆指定用材,然而追求完美的郭兴田仍不满意:“虽然环保性能没得说,但是制作工艺仍不成熟,成本太高,很难大规模投入市场。”
多年的艰辛研发经历让郭兴田意识到,仅仅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还远远不够,若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2006年,郭兴田不顾公司内部的巨大争议,义无反顾地筹备公司。至此,万华板业成立,郭兴田任董事长,于文杰被聘为总经理。
“两张板”的环保与节能
“把吃木头的行业变成吃草,没那么容易。”郭兴田打趣道,“最初收秸秆时农户戒备心非常强,很少有农户愿意主动与我们合作。”
为了打通渠道,万华生态板业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周围所有村子,不厌其烦地与农户讲解秸秆的利用价值,并主动帮助农户收割运输,逐渐令农户们卸下心理防备。“每4亩水稻或者8亩小麦大概能出产一吨秸秆,每吨秸秆的收购价至少400元。” 万华负责秸秆收储运的总经理刘峰对集团早期的举步维艰记忆犹新。
仅仅过了农民这关还不够,刚收割下来的秸秆并不能立刻制板。含水率与杂率达到一定要求的秸秆才可以直接进行储存,不合格的秸秆必须经过晾晒和自然风干待检验合格后才可储存。入库之后,为了避免秸秆霉变,万华生态板业的储存规定同样严苛,“秸秆堆垛时上下需有间隔,自垛头开始在一定距离还需预留1个通风孔,来帮助秸秆通风散热,避免霉变。秸秆捆或者秸秆垛必须离地,堆放时必须是中间高,两头低,以便排水……”3个月后,这些经过重重把关的秸杆,经过粉碎、干燥、施胶、铺装等12道工序,方能最终制成万华禾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