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境贫寒,一心努力学习,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吧!

数学家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文章插图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一: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     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数学家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文章插图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二: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 。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 。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
数学家华罗庚的6个小故事

文章插图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三: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 。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 。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
数学家华罗庚故事四: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 。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 。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