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

众所周知 , 科举制是从汉代的察举制进化而来 , 在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担负着为国家选择人才的重任 。 可是科举制从其诞生之时起 , 人们对它就没有停止过讨论 , 批评 。 但无论怎样 。 历代统治者对于科举制都是不断改进而不是废弃不用 。 到了明清时期 , 统治者更是将八股文定为考试的形式用来招揽人才 , 所以也有人将科举八股文戏称为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 。
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
文章图片
那么何谓八股文呢?据《明史选举制》记载:“其文略仿宋经义 , 然代古人语气为之 , 体用排偶 , 谓之八股 , 通谓之制艺 。 ”这种写作形式是将文章按格式要求分为八个部分 , 同时对于字数也有具体的要求 。 其实在古代科举考试中 , 八股文只是在第一场考试中使用 , 第二场和第三场考的是实用文体写作和时务策论 。 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为重要 , 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存在着紧密的连带关系了 。
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
文章图片
尽管帝国的统治者们对于八股文的弊端十分清楚 , 但是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 , 却始终没有将其废弃 。 笔者认为 , 以下这三点原因是科举八股文存而不废的关键所在 。
一 , 让寒门学子也能通过科举入仕
不论是哪个朝代 , 寒门学子永远是弱势群体 , 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 。 八股文的考试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 , 这几本书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比较普及了 。 寒门学子们很容易就可以买到这些书籍拿来学习 , 而且八股将考试范围限定在这几本书里面 , 也使得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在科举中考中 。 从而一举打破魏晋时期所谓“上品无寒门”的垄断局面 , 给这些贫苦的寒门学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
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
文章图片
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二 , 便于评判
八股文采取的是比较固定的形式 , 考官在批改的时候 , 也比较容易按照标准给考生评分 , 如果不规定文体 , 同样的题目就会有许多种类型的回答 , 而这对于评判者来说 , 难度是加大了的 , 而同一种八股文 , 结构的严格一致 , 也有利于评判者对考生的对比排队 。
三 , 便于禁锢人们思想
除了招揽人才之外 , 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者们也把八股文作为控制人们思想 , 实行文化专制的重要工具 。 例如朱元璋就曾下令 , 所有的八股文章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 必须仿照古人立言 。 从而达到用儒家的忠君思想来禁锢读书人的思维模式 。 所以唐太宗才会在科举榜单发布之时 , 说了句:“天下英雄 , 入我彀中矣” 。
科举八股文真的是中国古代的千年痼疾么?其实它只是必然选择罢了
文章图片
从以上三点原因 , 我们不难看出 , 尽管科举八股文有这样那样的诸多缺点 。 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 所谓存在即合理 。 这恐怕也是其能历经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