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全文共1650字 , 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明代时期 , 其外交政策是比较特殊的 ,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发展 , 在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上 , 也只有明代属于特例 。 大明朝不和亲 , 不纳贡 , 对于少数民族态度极其的强硬 。 甚至为了防备少数民族的南侵 , 朱棣时期特意将都城北迁到了北京 , 将都城作为抵御少数民族的前线 。 随后便展开了长达多年的战争 , 一点都不手软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即便说大明初年 , 经济紧张 , 但是也不曾削减军费上的开支 。 但到了大明中后期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态度 , 大明从军事斗争逐渐转变为了以和为主 , 选择了通商 。 那么这种转变是为何呢?
对于明朝来说 , 早期的战争属于非打不开的战争 。 朱元璋建立明朝 , 派遣以徐达为首的将领展开了对北方地区的收复 , 将蒙古赶出了中原大地 。
但是蒙古的撤离是属于主动撤离 , 并非是作战上的失利 , 因此蒙古的实力保存还是相对完整的 。 而这也成为了明朝潜在的祸患 。
朱元璋封王之时 , 特意将自己能力出众的子嗣封到了北方地区 , 燕王、晋王、秦王便是朱元璋为北方地区打下的第一道屏障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等到朱棣迁都北方之后 , 和蒙古的战争更是数不胜数 。 最为著名的便是朱棣的五征漠北 , 对蒙古的大举用兵 , 可以说将蒙古的气焰彻底打压了下去 。 本来还意图南下入侵的蒙古 , 在这之后基本很好南侵 , 甚至不敢南侵 。
总体来说 , 北方地区的安定一直维持了数代 。 从朱棣开始 , 朱高炽、朱瞻基 , 三代时间之内 , 对于蒙古的用兵不计其数 , 基本态势呈现胜多输少 , 将蒙古牢牢压制在草原之上 。
而改变这种格局的便是朱祁镇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 这一战 , 大明的主力尽失 , 导致原本一边倒的态势转变为了平衡 。
这种情况的出现 , 也影响了明代中后期的外交政策 。 一方面是土木堡之变的失败 , 导致了明朝十多年的势微;另一方面也是明朝中期军备的废弛 , 逐渐无法和蒙古正面作战 。 因此转变外交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朝贡体系 , 也是明朝外交的一大特色 。 但是朝贡的体系之中却排除了蒙古 。 朝贡体系由来已久 , 从汉唐时期便已经逐渐形成了 。 尤其是唐代 , 是一个万国来朝的局面 。
因此这种以中原大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 自然而然的也就延续到了明代 。 对于明代的外交有着很大的影响 , 当时加入朝贡体系的国家众多 。 东部地区的朝鲜;南部地区的安南等;甚至说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很多也在其中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但是唯独蒙古没有参加进来 。 蒙古一直游离在朝贡体系之外 , 和大明的关系更加趋向于平等 。 因此双方之间的战争也是不断 , 当然也有着和平 。
总体而言就是呈现出谁也不服谁的局面 。 因为蒙古从南宋末期便崛起 , 鼎盛时期那是亚洲霸主 , 欧洲噩梦 。 因此蒙古也有着骄傲的资本 。
对于大明来说 , 如果没有加入朝贡体系便是敌人 , 这是一个简单而且便捷的区分敌我的方式 。 万历时期 , 朝鲜混乱 , 受到日本入侵 , 展开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 。 这就是典型的宗主国保护附属国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大明对于蒙古的态度转变 , 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军事的废弛 。 明代中后期军户制度逐渐出现了纰漏 , 卫所制度下大量的老弱病残 , 导致明军的战斗力急速下降 。 对于战争 , 想要打赢是非常难得 。
南方地区平定倭寇 , 所依靠的都是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自己招募的士兵 。 因此到了隆庆皇帝的时候 , 大明对于蒙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
隆庆帝本身对于北方地区的军事就比较在意 , 在位期间对于边防进行了巩固 。 但是隆庆帝并不希望展开大规模的战争 , 想要通过议和来解决 。
从军事斗争到通商言和,如何看待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文章图片
在内阁张居正、高拱等人的筹措之下 , 蒙古和大明展开了议和 。 册封了俺答为顺义王 , 并且开放了北方地区的商业贸易市场 。 双方展开了频繁的贸易 , 互通有无 。 北部地区 , 呈现出了少有的和平景象 。 而且这个和平景象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末时期 , 维持了长久的安定以及边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