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她们解决了新冠患者的大痛点,发明了“能喝水的氧气面罩”


【赵越】她们解决了新冠患者的大痛点,发明了“能喝水的氧气面罩”
本文插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采访人员 范彦萍
“我渴 , 但我不敢喝 。 ”这是许多戴上面罩的重症病人常说的话 。 正常人轻易能完成的饮水动作 , 于他们而言却是一次生死考验 。 很多人哪怕口唇干裂起皮 , 也情愿不喝水 。
“明天 , 工厂那里会给我最新的答复 , 看看装置能否进一步改进 。 ”仍然留守在武汉雷神山的援鄂战士、杨浦区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王静告诉采访人员 。
在武汉当志愿者的日子里 , 她和同院的赵越一起 , 合作研发了两款特别的专利装置 。
【赵越】她们解决了新冠患者的大痛点,发明了“能喝水的氧气面罩”
本文插图
为病人解渴 , 打造“能喝水的面罩”
“我们不希望纸上谈兵 , 而是希望实实在在地让专利变成实物 。 ”酷爱研究的王静个人就拥有40项专利 。 今年护士节 , 她原本想把护理部103个专利做展示 , 其中40多个有实物有“前世今生” 。
【【赵越】她们解决了新冠患者的大痛点,发明了“能喝水的氧气面罩”】到了武汉后 , 王静和杨浦中心医院的SICU护士长赵越见面了 。 她在雷神山 , 赵越在金银潭医院 。 赵越是上海市护理学会育苗计划的培育对象 , 王静正好是她的导师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两人还是师徒关系 。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重症病房里 , 呼吸困难几乎是患者们共同的症状 , 因为病毒对肺的侵犯 , 部分患者缺氧明显 , 常需使用医疗仪器辅助通气 , 较常见的仪器就是无创呼吸机 。
该仪器一旦使用 , 患者的口鼻均被罩在面罩下 , 除非取下面罩 , 否则无法进食、进水 。 用上无创呼吸机的患者最大的感受是嘴巴非常干 , 因为呼吸机一直在有节律的不停打气 , 导致患者口唇的需水量较平常显著增大 。 患者若取下面罩饮水 , 虽然仅有数分钟的脱机时间 , 但患者却常被折磨得呼吸急促 , 大汗淋漓 , 缺氧所带来的濒死感更是让患者心生恐惧 , 不敢轻易饮水 。 他们哪怕口唇干裂起皮 , 也只能很无奈地对护士说:“我渴 , 但我不敢喝 。 ”
眼看着患者为了活命却要强忍口渴的生理痛苦 , 在重症病房支援的赵越十分着急 。 有一次 , 她和同在武汉驰援的王静微信聊天时 , 谈到了这点 , 师生俩一拍即合 , 立马便有了灵感:设计一款让患者能顺畅喝水的面罩 。 于是两人便着手干了起来 , 查文献、找灵感、理思路 , 很快她们的设计方案便拟定了 。
她们在面罩上设计了一只可伸入吸管且不漏气的孔 , 当患者不需要喝水时 , 这个孔便用活塞堵上 , 当患者需要喝水时 , 打开活塞 , 塞入吸管即可 。 虽然这个方案解决了患者的喝水问题 , 但她们想得更为周到细致 , 因为担心水温太高会烫着患者 , 于是便在吸管上做了文章 , 把吸管设计成一款可以变色的特制管:未使用状态下 , 吸管呈现透明;水温正常时 , 吸管呈现黄色;水温偏高时 , 吸管呈现橘色;水温过高时 , 吸管呈现红色 , 以警示护理人员 。
“我们做了两个小的垫片 。 特制吸管随着水温变色 , 密合性很好 。 又能喝水 , 又不影响输氧 。 之前 , 我们手工做了一个 , 密闭性不够 , 所以后来找了厂家 。 ”王静介绍说 , 专利申请递交后 , 两人便委托后方的小伙伴张罗起来:联系厂家 , 制作模型 。
近日 , 后方的伙伴终于拿到了成品 。 “我们是3月3日递交专利申请的 , 一两天就申请下来了 。 我们做了一些临床试验 , 首批试验的是医护人员 , 后来还有一名志愿者也加入了试验的行列 , 试用效果跟预期一样 , 达到了治疗与饮水两不误的绝佳效果 。 现在厂家只少批量地给了我们十几个 。 就等复工后大批量生产了 。 ”
为让医护人员安心 , 发明安全的冷凝水储水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