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六旬老人欲寻老伙伴共忆知青情( 二 )


闻听此言 , 王淑华窘得满脸通红 。 艰苦的知青生活成为她走向社会所上的第一课 。
“我是10位知青里年龄最小的 , 大家平时没少照顾我 。 ”王淑华说 。
集体户的菜以白菜、土豆为主 , 油水很少 。 赶上家里杀鸡或者有其他荤菜 , 大队长郑世荣、妇女队长褚金香都会喊王淑华去家里“打牙祭”;哪位知青探亲回来 , 带的国光苹果也会先分给王淑华;从地里刚摘下来的黄瓜、柿子 , 大家总是先塞给王淑华;看到王淑华总是穿着一件破旧褪色的衣服 , 比她年长4岁的王淑兰把自己心爱的格子上衣拱手相送……
“那时候 , 手表是贵重物件 , 王淑兰大姐把她的手表给我戴 , 待我如同亲姐妹 。 ”王淑华一桩桩、一件件地细数着她知青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光 。
差点接任大队团书记
每逢过年 , 集体户需要留人看户 , 王淑华和李淑英主动申请留守 。
大年三十的晚上 , 屋里冷得连水都结冰了 , 两人蜷缩在火炕上 , 身上压了好几床棉被 , 头上戴着棉帽子 , 仍然觉得冷 。 一处窗子的玻璃不知什么时候碎了 , 冷风直往屋里灌 。 两人找来一顶草帽 , 把破洞的地方堵住 。
▲ 一个“忆”字道出万千知青的心声 。
“你说 , 他们现在是在斯大林大街溜达吗 , 还是和家人在一起欢歌笑语……”李淑英落寞地说 。
“你别难过 , 其实你不觉得咱们俩挺‘伟大’的吗 , 队长都表扬咱们了 , 到了年底 , 咱们的工分比他们多 , 足够领粮的了 , 不像他们还得和家里拿钱领粮了 , 你说是不是?”王淑华劝慰道 。
两人哼着大家想家时自编的歌 , 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
那年年底领工分时 , 王淑华领到了80多元 , 除去领粮的钱还多出来20多元 。 攥着一张张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崭新钞票 ,王淑华 心情激动 。 她用这笔钱给父母、大队长、队长、妇女队长、知青和社员们都买了礼物 , 可是自己却连一双袜子都没有舍得买 。
“几个月后 , 由于我表现突出 , 光荣入团 。 ”王淑华满脸自豪地说 , 这份难得的荣誉是她在学校期间想都不敢想的 , 在集体户的磨炼中 ,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这个目标 。
由于担任大队团书记的知青被调回市里工作 , 大队长和大队片长找到王淑华谈话 , 研究计划让王淑华接任大队团书记职务 。 王淑华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匆匆返城留遗憾
1975年的一天 , 王淑华正在地里干活 , 父亲突然出现在她面前:“走 , 跟我回家 。 ”
王淑华的父亲在长春市车胎厂工作 , 他办理了退休手续 , 想让女儿回去接班 。 在此之前 , 他一共来找过王淑华3次 , 均是劝她返城 。
“我说过多少遍了 , 我不回去 , 我要在这里扎根 , 我要考大学……”王淑华不同意 。
可是这一次 , 王淑华没有拗过父亲 。
▲ 字里行间写满知青生涯的烙印 。
“父亲瞒着我找过大队长 , 办理了返城手续 。 ”虽然时隔多年 , 王淑华仍遗憾不已 。
由于走得匆忙 , 王淑华甚至没有来得及和大家道别 , 便回到长春 。
“如果我当年坚持留在德惠 , 我的人生又是另一番天地 。 ”王淑华遗憾地说 。
在进厂的十多名年轻人里 , 王淑华是唯一的一位团员 , 她申请到最艰苦的岗位上 , 成为一名炼胶女工 。
欲寻老友话旧情
1976年 , 王淑华曾经特意回到德惠万宝公社代家一队看望郑世荣、褚金香等人 , 也曾经给王淑兰写过信 。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 , 最终与大家失去联系 。
王淑华退休后 , 进入老年大学国画班 , 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大学梦 。 她的书画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获得全国老年书画比赛三等奖 。
“现在条件好了 , 更加怀旧 , 不知道当年的老队长、妇女队长、知青伙伴们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 ”王淑华说 。
▲ 王淑华清楚地记得知青好友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