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太极拳的劲来自哪里
历来 , 太极拳界一直把“以心行气 , 以气运身” , “用意不用力”作为区别其它拳种(特别是外家拳)的典型特征之一 , 而且把它作为习练太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 并贯彻太极拳训练的各阶段 。
文章插图
因此 , 有的人认为“用意”是单纯的意念 , 如想象自身头顶蓝天 , 脚踩大地 , 背靠高山 , 高大无比;“用气”就是以意运气 , 发气打人、发人 , 并以拳论中“意到气到 , 气到力到”来证明 。
事实上 , 太极拳的用意不仅仅是意念活动 , 而最终体现的是物质运动 , 即内劲 。 没有意念是练不出内劲的 , 但是不知内劲的锻炼方法 , 意念也将无着 , 而不知如何“用意”了 。 太极拳中也不存在什么“用气”以及“隔空发气打人”的绝技 。 那些所谓“隔空发人”的功夫都是一些愚昧无知或是别有用心之人杜撰出来的 , 在实践中 , 也未发现哪一个上乘拳家有此功夫 。
【[太极拳]太极拳的劲来自哪里】真正的太极拳意与气就是指内劲 。 所谓内劲是指周身一家的整体劲力 , 也就是说要将后天形成的用力与动作习惯改换成先天本能习惯 , 即将局部动作与局部用力习惯换成整体用力习惯 。 这在太极拳中称为将拙力换成内劲 。
那么 , 什么是整体用力动作呢?太极拳论中说的好:“劲起于脚根 , 变换在腿 , 含蓄在胸 , 运动在两肩 , 主宰在腰 。 上于两膊相系 , 下于两胯 , 两腿相随 。 ”说通俗一点 , 就是指在以整个脊柱作中轴 , 在它的带动下两手、两腿随之谐调而动 , 而不是局部用手或用腿 。
文章插图
太极拳内劲产生的根本就是“一身备五弓”的身法 。 在太极拳的行拳走架过程中 , 自始至终要保持“张弓”之蓄劲状态 , 即拳论中所说“蓄劲如张弓 , 发力似放箭 。 ”原传的太极拳以求取整体弹簧力为根本 , 并非一味的松柔 , 而应如陈长兴所论“用刚不可无柔 , 无刚则催逼不捷 。 ”因为在实战中 , 如果全身完全松柔 , 是不可能抵御外来冲击力的 。 只有保持全身的“张弓”状态 , 整个身体如一个强力弹簧 。 对手的冲击力一旦碰上 , 就会将施力者整体弹起 。 象这样保持“张弓”状态 , 有人会问 , 这样做是不是会与太极拳放松的原则相违背?我以为 , 太极拳所谓的“松”或者说“用意不用力”并不是指无力 , 而是指不要拙力、僵力而应是内力、整体力 。 就人体肌肉用力情况而言 , 一般人用拙力即局部肌肉的收缩力 , 而内力、整体力是肌肉在整体伸长到回复自然状态 , 再拉长再回复 , 这种整体伸长到回复的发力形式比肌肉的局部收缩发力要大得多 。 这就是内家拳论中所说的“筋长一寸 , 力大千斤”的抻筋拔骨之力 。
在老传拳论中 , 清代内家拳大师黄百家在《拳经》一书中说:“不丁也不八 , 平视头略拔 , 三尖要相照 , 肩要卷紧压 , 两肘顾两肋 , 两股跨其夹 , 腰要如带束 , 劲从心内发 , 神清意自得 , 绳墨传勿差 。 ”这一论述即道出了内家拳抻筋拔骨之要旨 。
文章插图
以上所谈 , 为一家之言 , 希望以此打破当今太极拳玄秘的思想理论 , 以实际的东西去迎接别门派 , 以及国外搏击术的挑战 。 希望广大爱好太极技击的同仁们不要仅停留在太极拳的“听劲”的阶段 。 因为推手仅为训练手段 , 不是实际搏击 。 要学好技击 , 就必须上擂台真打、实博 , 平时训练也应加上真打实博 , 以此找出自己的不足 ,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脱离内家拳的根本 , 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 。 真正搏击功夫重实力 , 不在招式 , 太极拳特别如此 。 只有练出了太极拳论所说的“一触即发”的内劲功夫才可以应付自如 。
- #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几点认识
- #丁盛#丁盛:作为军人,哪里有战斗就要冲向哪里
- 太极拳■教你如何用三年时间进入太极拳懂劲阶段
- 『小院食光』春季时令菜,请接收这份来自季节的美味“限定”!
- 太极拳■如何使你的太极拳更有太极味
- 「多伦多」多伦多确诊男子40度高烧和肺感染 仍回家隔离
- 【健康学堂】来自星星的孩子—重视儿童自闭症
- 胰岛素:吃饱了犯困,是身体哪里有问题?可能只是吃错饭,教你如何挑选
- 「果儿养生」吃饱了犯困,是身体哪里有问题?可能只是吃错饭,教你如何搭配
- [太极拳]武术合肩蕴含哲理:太极拳调胯发人,接手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