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国产开源AI框架再进化,密集提升视觉产业实战能力( 二 )


飞桨透露 , 这次新增产业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算法15个、35个高精度预训练模型之后 , PaddleCV库中的高质量算法已经达到73个 , 预训练模型总数达到203个 。
而且这些 , 还只是飞桨这次升级的一部分而已 。
模型开发、压缩、部署“一条龙服务”增强
想要打造一个能够落地到场景中的AI应用 , 不仅要开发训/练模型 , 部署到应用场景中也是关键 。
而在部署模型的过程中 , 还要针对部署的设备 , 调整压缩训练开发好的模型 , 使其能适应场景 , 且不丧失原有的精度 。
围绕这方面的需求 , 飞桨同样强化了能力 , 最核心的提升在于模型压缩工具PaddleSlim、移动端部署框架Paddle Lite 。
在过去一年中 , PaddleSlim历经四个版本打磨 , 现在迎来了1.0版本——囊括了深度学习模型压缩中常用的量化、剪裁、蒸馏、模型结构搜索、模型硬件搜索等方法 。
应用到百度人脸SDK中 , 它能够实现在嵌入式设备上 , 0.3秒内完成人脸检测、跟踪、活体检测、识别等全流程操作 。
「」最强国产开源AI框架再进化,密集提升视觉产业实战能力
本文插图
而这不过是它这次升级后的新特性之一 。 这样的特性 , PaddleSlim1.0一共有10个 。
比如 , 其针对YOLO系列模型开发的蒸馏方案 , 实现COCO任务的精度提高2%;使用裁剪模型压缩方案时 , 它能够大幅降低算力需求 。 在图像分割模型上 , 应用PaddleSlim1.0的压缩部署方案 , FlOPS(算力)能减少51% 。
而且 , PaddleSlim1.0还开放了更加灵活的NAS API , 预定义了更丰富的搜索策略和搜索空间 。 对比单卡SA搜索策略 , 单卡One-Shot策略实现搜索速度加快10倍以上等等 。
PaddleSlim的这些特性 , 与最新版本的Paddle Lite结合 , 也进一步提升了飞桨的能力——将功能强大的深度神经网络部署到移动嵌入式设备端上 。
此外 , 飞桨还新推出了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工具PLSC , 具备了千万规模分类的能力 。 据悉 , PLSC能自动将全连接层参数切分到多GPU卡 , 可以将单机8张V100 GPU配置下支持的最大分类类别数扩大2.52倍 。
而且训练精度和效率高:多个数据集上可以取得SOTA的训练精度 , 同时支持混合精度训练 , 单机8张V100 GPU配置下 , 混合精度训练速度提升42% 。
「」最强国产开源AI框架再进化,密集提升视觉产业实战能力
本文插图
△开启PLSC混合精度训练方法 。
更关键的是易用性 。 飞桨介绍称 , 只需要五行代码 , 在飞桨上就可实现千万类别分类网络的构建和训练 , 提供大规模分类任务从训练到部署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
可能也正是因为易用、不断丰富的能力 , 飞桨的生态也正在进一步完善 。 截止2019年 , 飞桨的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150万 , 是国内最大的AI开发者生态 。
他们在将飞桨带到更多应用场景中的同时 , 也在为飞桨能力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
飞桨为什么能够实现快速发展 , 领衔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来自IDC数据)?他们功不可没 。
此外 , 飞桨支持的硬件 , 尤其是国产芯片 , 也在进一步增多 。 据悉 , 继华为麒麟芯片之后 , 比特大陆最新算丰系列AI芯片也已经与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成功融合 。
密集升级背后 , 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弹药库
模型库愈发充足 , 端到端开发部署一条龙服务再度强化 , 飞桨的目标变得愈发清晰——工业化大生产 。
这也是百度AI的目标所向 , 在过去的一年中 , 李彦宏、王海峰多次对外明晰:AI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 智能云作为载体 , 能够促进AI落地 , 加快产业智能化进程 。
百度在如何推进这一战略?不断迎来密集升级的飞桨 , 就是他们打造的武器 , 在百度自研芯片的支撑下 , 正通过百度智能云输送到工业生产“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