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时会不会其实痛得要命,但醒过来又完全记不起了,于是医学上都没发现这个问题?

不会。 目前的麻醉维持一般都是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深度基本都很深,术中知晓发生率特别低。并且,全身麻醉是有辅助麻醉深度检测的仪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BIS检测仪,全身麻醉一般维持深度达到BIS值40~60,这是根据人体脑电波检测到的数据,不会出现你说的患者其实是苏醒着的状态这种情况。 其实你说的那种情况麻醉医生完全可以做到,不管你是不是清醒,术前诱导和维持给你点咪达唑仑,你就啥也不记得了。因为这种药可以让人产生顺行性遗忘。
■网友的回复
你说的情况其实比较复杂,先挖坑,改天细说,结论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网友的回复
很多手术中病人是清醒的。请不要用您的脑洞怀疑别人的专业,谢谢。
■网友的回复
麻醉又不是安眠药,虽然没有痛感但也不是昏迷,能感觉到针线在皮肉里穿来穿去,心里有一种古怪而且难以忍受的情绪在冲突着(幸好手术时间不长。。
■网友的回复
【转】麻醉醫學釋疑很多醫療程序中,包括外科手術及檢查,病人都需要先接受麻醉,在暫時失去知覺下,讓醫生順利完成程序。不過坊間傳言指,有部分接受麻醉人士,過程中感到不適、痛楚,但卻無法說話,亦有人指麻醉後會令人記憶力下降或腦筋遲鈍。到底麻醉過程是如何進行?麻醉後有後遺症嗎?今期由麻醉科醫生解構。
  可促進康復
  香港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唐家輝指出,現代的麻醉已經很安全,麻醉科醫生的角色除了確保病人的舒適和安全,還會幫助減低病人術後的痛楚和促進康復的速度。
  當病人情況不穩定,麻醉科醫生就肩負了處理血壓、心跳和呼吸的角色,甚至有時幫助病人從「鬼門關」走出來。其實麻醉的終極目標,就是令病人在手術後好像沒有做過手術一樣,如像睡了一場好覺。
  主要作用
  麻醉過程中,醫生要令病人達到以下其中一種或所有四種狀況,才能令醫療程序順利進行。
  1.\t病人失去意識及期間的記憶。
  2.\t病人暫時失去知覺,沒有痛感。
  3.\t確保病人身體手術期間不能活動,以免影響手術準確性及安全。
  4.\t減少病人身體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從而令到血壓穩定或心臟負荷減少。
  唐醫生說,麻醉科醫生工作像道路上的司機,大部分時間路面正常,當路面有突發情況,麻醉科醫生可立即作出調整,確保病人手術期間安全。
  「麻醉科屬專科,醫生會確保病人在最好狀況下被麻醉,例如服藥中的病人,手術前後是否需要服用或注射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止痛藥、減少胃酸倒流藥,都是由麻醉科醫生在術前為病人進行評估,以訂出最佳的麻醉方案及準備。」唐醫生說。
  哪種方法最安全?
【病人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时会不会其实痛得要命,但醒过来又完全记不起了,于是医学上都没发现这个问题?】   有病人擔心醫療程序中會恐懼,希望全身麻醉,亦有病人擔心全身麻醉會一睡不起。到底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唐醫生說,麻醉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全身麻醉:病人採用氣體或注射藥物方式,進入昏迷狀態,需要借助儀器幫助呼吸,尤其適合需要在放鬆肌肉狀態下進行的外科手術。肥胖人士、器官功能較差的病人或產婦的全身麻醉風險都較高。
  2.半身麻醉:將麻醉藥注入脊髓腔內或是硬脊膜外,暫時阻斷下半身脊髓神經的作用,達到麻醉目的之餘,病人在過程中是清醒的。適用於腹部以下的手術,常用於剖腹生育。研究發現半身麻醉比全身麻醉好,除了避免部分麻醉藥會傳到胎兒外,亦可減低產婦呼吸困難的風險,產婦亦可以見證BB出生。而長者接受腳部手術,因肺功能較差,以半身麻醉方式進行,可以減低風險。
  3.局部麻醉:用外用藥物或注射藥物,消除病人的痛楚感覺,可由外科醫生或麻醉科醫生進行程序。
  4.監測麻醉:用血管注射的方式,令病人在放鬆和昏昏欲睡的情況下做檢查或手術,但由麻醉科醫生進行,並監測病人情況包括維生指數及意識。
  病人的守護天使
  大型手術均需要麻醉科醫生在場,以確保過程中病人安全。一些簡單手術,可以由外科醫生進行麻醉過程。
  甚麼情況下由外科醫生進行,或甚麼時候由麻醉科醫生做?唐醫生說,視乎病人情況及手術需要,私院病人多要求麻醉科醫生在場進行監測麻醉,一來可以多一個人專注監察病人維生狀況,有需要時調整麻醉藥物分量,以及在病人維生指數出現問題時立即作出處理,另外亦可確保病人在手術過程中舒適,而外科醫生就可以專注於手術中。
  「麻醉科醫生是病人的守護天使。病人血壓、心跳、呼吸由麻醉科醫生監察。」唐醫生說。
  至於局部麻醉是否需要麻醉科醫生在場,視乎病人情況是否穩定、手術複雜性和長短而定。他說:「麻醉科醫生在場,會在超聲波協助下準確進行麻醉過程,例如可以直接準確地看到麻醉藥的分布位置是否正確,注射時亦可以減少傷害血管和重要器官如中樞神經、腸臟或肺部。」
  有否分深淺?
  一般的情況下,麻醉藥分量是根據病人的年齡、體重、身體狀況和手術創傷的程度來釐定的。簡單的醫療程序如腸胃鏡檢查,如沒有麻醉病人會感到很不舒服,但又不需要全身麻醉的程度。全身麻醉需要病人完全失去知覺,所以有些特別情況病人可能需要多一些監測如腦電雙頻指數(Bispectral index, BIS),確保病人進入完全失去知覺的狀態。
  大部分進行腸胃鏡檢查病人,在麻醉過程中是沒有知覺的。但對於一些較緊張或年輕,又或者腸胃發炎而腸胃壁比較敏感和腸道比較多瘜肉的病人,他們可能需要較多的麻醉藥。在這些情況下,負責腸胃鏡的醫生可能已經注射了慣常用藥的最高劑量。若然麻醉科醫生預先在場的話,會注射一些不同而特效的麻醉藥,使到病人可以在靜止和舒適安全的環境下完成檢查,而施行腸胃鏡的醫生可以更專注地完成工作。
  會否影響記性?
  經常聽到一些曾經接受全身麻醉的病人說,事後感覺自己記憶力差,腦筋轉數慢?麻醉藥會令人變蠢嗎?
  唐家輝醫生說,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此情況。他解釋,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失血、電解質流失、術後發炎,或受止痛藥等因素影響,都會令病人術後疲累,精神狀態較差。
  對於有產婦投訴產後記性差,認為是因為採用麻醉剖腹生產所致,唐醫生解釋,婦女生育後,忙於照顧新生嬰兒,又要處理很多瑣事,加上各種擔憂、壓力、睡眠不足等,都會令記憶力下降。另外不少產婦在生育後辭去工作,少了工作壓力後,人就好像記性差,其實與麻醉沒有關係。
  香港養和醫院
  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