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自恋”将促进二次消费升级?( 二 )


而在电商行业,关注自身,在乎个人体验的自恋情结其实已经转变为一种生产力。就像近日美图美妆推出的“520自恋节”,意在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在乎自己、管理美丽”的理念,所谓成就更好的自己,正是自恋趋向健康的一种表现。消费升级进入下半场,“自恋”将促进二次消费升级?
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品牌到看重品质和体验,这种变化催生出的商业机遇确实成就了不少经典案例。不过消费升级这一概念并不是所有行业的万金油,想直接切中消费需求,不是简单靠概念就可以,毕竟前两个阶段的消费行为并不会消失,像拼多多这种逆趋势而行的模式依然大受欢迎,这说明多数消费者心理还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由此,抓住关键受众人群和他们具体的消费特征,才有可能真正赶上这波需求升级的红利。
“自恋”@“自恋”将促进二次消费升级?
文章图片
艾瑞发布的《2018年新中产人群生活态度及网络理财安全行为报告研究》显示,一二线城市的新中产年龄重点分布在25-39岁之间,而他们也正是跨境消费的主要人群。不过要将这其中的中产用户转化为平台忠实消费者,还需要准确、深度切中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消费理念。新中产阶级年轻、独生、富有、生活在城市、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的特质催生出了他们关注自我、注重个性化体验的自恋属性,这种属性也渗透到了他们的消费观念中。
首先,新中产阶级用户希望购买商品具有自己专属的标签,不论是商品本身还是附加服务,私人订制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了首要标准。
其次,新中产不再单一崇拜品牌,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
另外,新中产对于质量的关注远胜过价格。物美价廉早已成为过去时,只要商品质量过硬,效果显著,他们也乐于花高价买单。
当自恋成为一种理性需求,在消费升级完成品质提升之后,极有可能因为自恋这一消费心理,而迎来第二次消费升级。电商平台想要获得新中产认可,自恋经济学是必修课
《自恋时代》一书中提及,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恋型人格特质在人群中显著增长,其中女性的增长尤其明显。十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华裔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把北京师范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对比,其中一项就是自恋。最后发现北师大学生在自恋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
如今互联网时代,经过不断的消费思维更迭和颠覆,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钻研自恋经济学,推出满足网民自恋情结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内容产业载体变迁中,从图文到视频、直播、短视频,越来越考验内容生产者的能力,专注自身,希望获得认同的“自恋”风气也逐渐深入人心。不过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这种趋势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是整体利好,经过长时间的自恋释放,更容易趋向沉稳的自信发展。
折射到交易型消费也是如此。比如垂直美妆电商刚刚兴起之初,一批电商平台利用价格或营销攻势迅速占领市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很难在这场长跑比赛中保持优势。这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用户不断变化的核心消费心理。而另一批后起之秀则紧跟消费需求,通过满足当下核心用户群体新的“自恋需求”,进一步催生行业的二次消费升级。
在消费升级趋势渐趋明显的今天,自恋心理对于消费的影响愈发深入。尤其是当品质和体验已经成了商家满足消费用户需求的基础性条件时,自恋就成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升级版需求。这也说明电商平台想要获得新中产阶级年轻人的认可,自恋经济学已经成为必修课。
这是一个自恋的时代,当自恋朝着正向发展,就有可能会驱动消费者追求更好的自己。


【“自恋”@“自恋”将促进二次消费升级?】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歪道道;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