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这是必然的,核心是人们总是会更偏好于更加好的东西。我一切写过几篇这样的文章,先贴上来,求指正。———————————————————————————————————————————2014年2月16日 更新农村的教育投入在为城市培养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当前,如何破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着未来改革全局。所以我们今天也来谈谈高等教育和二元结构的关系。舆论普遍反感二元结构,实质就是二元结构涉及公平问题。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是历史的必然,也就是我们说的城市化。从西方文明初始,城邦文明建设就是早期的城市化,这样的趋势一直发生着。因为城市相比较于农村,有更多的机会和就业。换句话说,如果农村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就业,那么城市人口也会涌向农村。比如改革开放时期,大批人口下海经商。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并且越发展,产业中人的作用就越来越巨大。因此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人对资本积累的作用会超过资本和机器。因此人作为一种资源所聚集的地方本身是具备巨大潜力。一个地区或者城市发展人这种资本常见有两种,一种是教育,一种是人口转移。教育投入可以增加人的生产率,所以教育投入是必要的。人口转移指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去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才,比如现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现象。当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农村培养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因此农村间接培养了城市人口。农村和城市关系密切,双方对彼此具有外部性。但是他们之间的转移还是会造成差异。因此当面对这样的问题——这种转移是否对农村带来负效应,我们就要去衡量城市对外部性和转移给农村带来的损失。城市对农村的外部性 131205昨天二狗谈了《农村的教育投入在为城市培养人才》(回复,即可阅读),但是这并严密。因为农村和城市关系密切,双方对彼此具有外部性。因此我们要说这种转移是对农村带来不好的影响时,必须说明这种外部性不足以弥补损失。因此为了说明两者谁占主导,可以先度量外部性的大小。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 、外部影响 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 是经济主体 (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 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 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 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 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 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 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因此农业和城市也存在外部性。农业发展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从产品贡献的角度看来,农业的产品,是作为工业的原材料。因此农业发展好,原材料多,促进工业发展。可是但是如果在农业生产率没有提升时,就“强行”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那么必然影响到农业生产,间接不利于工业化发展。因此这种转移必须是无摩擦,平稳的。并且城市的发展,本身也能带动农村的发展,因为人口的流动不是单项的,他是处于动态平平衡,城市人口会返回到农村,因为双方比较优势的作用。比如,现在著名的快递公司——马士基已经把总部迁移至四川,原因是四川的比较优势——人均工资相对低。然而物流公司范畴中,人力成本占主要成本。因此转移对农村带来的损失和城市对农村带来的外部性谁占主导,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农村教育哪些投入流失到城市? 131206昨天二狗说了一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对农村的外部性(回复028,即可阅读),今天主要从损失的角度,探讨有哪些投入是流失了。首先,我们先确定差异是否存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在上世纪留学潮时,国家大批投入的高等教育,但是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人才都被吸引到发达国家去了。因此这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国内地区之间,差异性是存在的。那么这种转移对农村带来的损失,我们如何度量?这里的损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过去收益和现在收益,二是未来收益。第一,过去收益和现在收益是指出生农村的大学生就读于城市的大学,本身需要支付一笔不低的学费和生活费。这种支付本身要削减农村家庭的购买力和生产投入的资本。第二, 未来收益是指农村出生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将在城市发展。资本的投入本身就是为了未来的利润。可是农村出生的大学生作为农村的人力资本,日后产生的回报都属于了城市,是农村资本的流失的一种这些损失短期上,是资本的流失,可是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农村的资本积累的。例如前面提到的,由于农村家庭为了支付教育投资,必然缩减购买力和生产投入,长此以往,生产得不到足够的投入,因此经济受到影响。让人口转移的损失减少的思考昨天二狗谈了农村教育投入流入城市的主要方式(回复029,即可阅读),那么如何让这样的损失减少。关键是无摩擦转移。因此,要让农村把人口部分留住,还是得让解决这部分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愿意回到的农村,这就是需要农村能够给出足够吸引力的就业。这里当然不赞成的是强制性的措施,比如三下乡,把不对口的人才放到不适合的地方,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流失。记得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一句话,"失业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这里体现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本的流失和失业有密切关系;二是因为失业是不好的,所以人力资本流失也是不好的。因此这种教育投入和收益不对等的问题,也和教育性失业有关。教育性失业指主要是大学毕业生 在完成高等教育时,成为具有一定人力资本 的教育产品。但在劳动力市场却找不到与其自身专业、学历水平相对应的工作的现象。因此,有部分学者说,可以把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主要方面。也就是所让农村的学生多进行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是片技术性的,可以和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但是问题是这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因为薪酬并不会太高,也不会使得劳动力向城市流转。所以还是得创造一个利润率相当的环境在农村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创造一个利润率相当的环境,本身就是给予农村一些发展经济上的优势或者潜力。比如当年的深圳。所以如何给予这样的优势和潜力,才是关键。
■网友的回复
谢邀!决策机构的组建机制和决策机制本身都不公,能出来公平的结果才是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