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二 )


“为了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 中山大学附属一、二、三院三家高水平医院专家集中起来 , 开展东莞、汕头、佛山危重型病例的大范围远程会诊、讨论 。 ”
类似会诊每周一次 , 谢灿茂本人每天要去东莞驻点医院会诊 。
谢灿茂表示 , 现在看来 , 广东省内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 , 主要表现为潜伏期略长 , 病程10天左右出现病情加重的特点 。 “做好预判 , 提前干预;进入重型、危重型阶段后 , 仍有转机 , 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 。 ”他表示现在观察到的特点还有不少 , 比如重型以上人群高度集中于大于50岁、男性、有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病、肾病的基础病群体 。 患者出现咳嗽特别是已经出现呼吸困难 , 往往就是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 。
“现在看来 , 湖北之所以还有那么大量的重型、危重型患者 , 和当地早期大量患者需要等待10天左右才能入院有关 。 ”
『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本文插图
谢灿茂教授总结:“危重症的救治 , 就是不断出现问题 , 不断解决问题 , 然后还要提前预判怎么规避那些致死性的问题 。 ”
中国不搞群体免疫我们集全部力量救治重症患者
在谢灿茂教授一直跟进的两个东莞危重型病患中 , 一位73岁老人 , 采访时已有47天病史 , 在ICU住了42天 ,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42天 , ECMO则支撑了31天 。 “昂贵的提升免疫力的药品都一直用着 , 康复期血浆输注了7次 , 我们是不计成本地在拯救着每一个危重型病患的生命 。 ”
谢灿茂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难点 , 往往就集中在多脏器衰竭上 。 “这位老人在经受了病毒重创后 , 呼吸功能衰竭 , 肝功能衰竭 , 心功能不全 , 肾功能也不全 , 三周前我们会诊后认为预后不好 , 可经过这段时间的积极抢救 , 使用了呼吸机、ECMO、肾透析等技术支持 , 老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 他在坚持 , 我们就不能放弃 。 ”
看着病情趋向稳定了 , 老人又出现气胸与严重的疱疹病毒感染 , 甚至在肺泡灌洗液中也检出疱疹病毒 。 经皮肤科专家参与会诊 , 又成功地遏制住了感染 。 “危重症的救治 , 就是不断出现问题 , 不断解决问题 , 然后还要提前预判怎么规避那些致死性的问题 。 ”
兵来将挡 , 水来土掩 , 逐一解决患者的状况 。 另一位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27天、反复肺出血6次后 , 谢灿茂和临床一线的救治团队咬着牙把那位患者救了下来 。 “这位危重患者已成功撤离了呼吸机 , 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 已经转出ICU 。 ”
谢灿茂表示 , 现在看来 , 新冠肺炎病毒的致死率要大于流感 , WHO数据病死率达到了3.4% , 而70岁以上的病死率更高 。 “我们肯定不会搞群体免疫 , 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集全市、全省、全国的力量救治每一个患者 。 ”
『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本文插图
广东支援荆州ECMO护理小组在在密切关注病人的数据 , 适当进行治疗调整 。 南都采访人员 陈辉 摄
广东已有多例上ECMO又成功撤机 , 病情好转案例
在此轮新冠肺炎患者 , 尤其是危重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 我国较大规模地应用了ECMO这一顶级生命支持系统 。
“它是一个很好的技术 , 但并不算什么新技术 , 1953年这一技术就被发明出来了 。 ”谢灿茂表示 , 作为呼吸系统专家 , 他在1997年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对终末期呼吸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治疗 。
“当时是一名外地转院过来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 , 因为蛋白沉积于肺泡 ,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通气都无法保持氧合 , 所以用ECMO来暂时替代患者的肺脏工作 , 进行全肺清洗 。 那一次应用得很成功 , 后续几次用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抢救也有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