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本文插图
新冠肺炎国家远程医疗队专家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谢灿茂教授 。
新冠疫情发展到了现在 , 除了境外输入的病例之外 , 广东省内各定点收治医院内留存的病例基本都是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 在一线抢救病患的白衣天使群体中 , 国家远程医疗队专家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谢灿茂是其中的一份子 。
对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 , 谢灿茂教授感受很深:“我们在集全省乃至全国的力量救助他们 , 仅对一位病人 , 就输入了7次康复者血浆 , 气管插管下维持了40多天 , ECMO用了30多天 ,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 。 ”
谢灿茂教授表示 , 通过广东医务人员的临床一线的总结 , 老年、患有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病 , 以及送医时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 , 是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 “前者是因为基础病影响 , 后者则是因为拖延了治疗 。 ”
新冠叠加流感流行期为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早在1月中旬疫情初期 , 谢灿茂就开始在中山一院的门诊中特别留意湖北、武汉来穗就医人群的状况 。 1月20日这天 , 一名自述去过武汉的咽喉痛患者 , 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 “患者1月4日自武汉回来 , 20日就医时虽然超过了14天 , 我们仍然没有大意 。 ”详细地询问了病史、症状 , 患者没有发热、全身乏力症状 , 谢灿茂开了对症处置的药物 。 “只是当时我们医院还没有核酸检测的试剂盒 , 我一再叮嘱她如有发热就去市八等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排查 。 ”
再接触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 , 就是年后越来越多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会诊 。
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种 , 细菌和病毒 。 “前者全身症状不明显 , 多有白细胞升高 , 影像学检查也有明显特征;后者则往往表现出全身性症状 , 影像学提示两肺边缘有磨玻璃样阴影或实变改变 。 ”谢灿茂表示 , 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作的医生 , 基本都能熟悉的掌握这些知识点 , 问题的关键难点在于 , 新冠肺炎发生时 , 正好也是流感疫情高发时段 。 “都是冬春季发生 , 而且一旦重叠感染了非常难搞 , 需要临床医生去判断出个主次来 , 再做针对性处理 。 ”
他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在抗疫过程中 , 虽然还没有接触过既患有新冠、又患上流感的病例 。 但两者的流行期叠加起来 , 确实给防控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
新冠重症转高危因素:高龄、基础病和病情拖延
『肺炎』重症治疗有多拼:73岁老人用上7次血浆疗法、人工肺30多天
本文插图
谢灿茂教授每天要去东莞驻点医院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会诊 。
随着疫情的发展 , 到了2月中旬 , 国家卫健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既有行政管理经验 , 又有抗击非典经验的专家支援抗疫 , 谢灿茂很快就报了名 。
2月27日 , 他作为国家远程医疗队专家组成员 , 参加了一场为武汉雷神山医院危重症患者进行的远程会诊 。 一同参与会诊的 , 有来自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来自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的董家鸿院士 。 “新冠肺炎进入到重症、危重症阶段 , 往往受累的不再局限于呼吸系统 , 对心脏、肾脏、消化系统都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害 。 ”在这场基于5G技术的远程会诊中 , 谢灿茂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给出了治疗的建议 。
为了保证抗疫的支援效果 , 广东先后出台了许多攻坚政策 , 先是有了新冠肺炎器官功能支持专家组 , 接着让省内的一家高水平医院对口支援一个地级市的定点收治医院 , 针对性地抢救危重型患者 。 谢灿茂所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负责东莞市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