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听到「北漂」和「上漂」,却罕有听到「广漂」?

听说广州要退出新的居住政策,哎,当我没说过下面这段话!!---------------------------------------------------------------------------------------------------“漂”字更多的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北京和上海没去过,不是太了解。我作为一个湖南人,来广州读书工作8年时间,我想说:广州真的太兼容并包了,我见过的广州本地人,大多是是很和气的,从没有什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趾高气昂,而且广州的外地人太多了,外地人中的湖南人又是最多的。所以根本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处处是老乡。另外,说说广州的租房,市区有挺多城中村的,而且面积还挺大的,这些城中村一般一房一厅1000左右,两房一厅1500-2000,旧一点的小区两房一厅一般2500-3000,跟传说中的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租比还是要便宜一些。所以,来广州,生活压力比北京、上海按道理会小一些,只要你有一定的工资水平,并不会有太强烈的缺乏安全的感觉。
■来自的网友回复
其实关键原因是,北京搞艺术,新闻的多。上海搞金融,后面因为小资属性,也有不少搞文艺的,掌握的话语权更大而已。最早本来只有北漂这个词,而且主要指那些搞文艺的演员,歌手,画家,作家。因为这帮人要成功主要靠机遇,如果没遇到好的机会。就会漂很久。广东都是搞实业,工厂里上班。或者搞商业做外贸。高端产业也主要是电子,软件这样的。这样的人群很少去想这些事,而且就算去想了,也没人出来说。这群人的职业和性格特征就是问题解决者,有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而且收入稳定,增长稳定,过不了多久,就不漂了。
■来自的网友回复
有房有户口就不容易有漂的感觉。广州户口门槛比北京上海低了不止一个级别。广州房价比起北上低了一档,在广州市内买不起房,你还可以在白云花都番禺买,实在不行可以在佛山买,广州市中心跟佛山的距离也就北京五环以内吧。
■来自的网友回复
增修:获得这么多赞同很意外,感谢各位。我算是在广州长大的广东人,奶奶更是广州土著,对广州难免有主观偏爱之情,但因为工作原因在中国各地都有或长或短的停留做客观的研究,也结交了各地许多好友,所以我尽力在客观的评论。对于反对的声音,我是希望看到有深度、独特的见解,简单粗暴的反对毫无意义。我很乐意与有思想的人参与讨论。——————————————————————————————本人十几年来走遍中国,广州的风格人人皆知:自由、开放、包容,原因在商业进化程度最接近欧美,这里指的是市民的意识,相对北京上海不会太过于讲究背景和关系,凭能力可以立足,更关键是在广州生活的人能包容你的成长。“漂”就是外地人在另一个地方工作生活难以融入后的感觉,农耕文明的社会,就最讲究郡望和地域来划分人。比如北京一些人喜欢高高在上欺负外地人,上海一些人喜欢把过错推到外地人身上。其实不只是北京上海,我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看到随着地区的发展,也涌现很多这种强烈又自大的市民。广州人从来不会这么做,觉得这么想不可思议。这里再解释下广州的“自由、开放、包容”,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你不影响(损害)别人,爱干嘛干嘛,100%的没人管你。要是有人管你,会有很多人为你挺身而出呼吁你的权利。这就是因为市民的意识,更追求个人和平民的权利,更看淡权贵,把人一视同仁,是商业文明历史积淀下的社会观。这一点上,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受数百年贸易世界的传统和港澳、海外华侨的影响,成为中国最接近公民社会的地方。具体体现在:衣食等生活物价的多而且便宜、媒体发达为民抨击公权力、社群宽容无格外歧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接受度。所以没什么好“漂”可言,爱来就来,能合作我们就一起做,爱走就走,各自忙活再来还是朋友。人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很舒适自在和安全,只要你有一份工作,就会交到和你一样的朋友,慢慢喜欢和融入这里,因为中国确实没有比广州更好的地方了。
■来自的网友回复
上海不是叫硬盘吗?
■来自的网友回复
俺们叫南浮…(?_?)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想是广州赋予人们一种“在生活”的感觉,所以不觉得是在漂。题外话:广东人,家里原因经常在深圳住。在广州读大学时还觉得深圳在城市规划等各方面都比广州好。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生活后才真正体会到广州的好,尤其是老城区。在广州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回到深圳,会觉得深圳没有归属感。以前在推特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形容深圳,觉得再合适不过,说出了我对深圳感到违和的原因:深圳从来不是广东的城市,南皮北骨,商表官里。
■来自的网友回复
上飘,北漂都是很新的词,是近年才发明的。问这问题的兄弟年纪应该很小。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想发财和找机会的只有一个和北飘同义词就是“南下“!这个词现在来广州想发财和找机会的人还在用!
■来自的网友回复
2006年毕业前后,在工作工作了2年,算上在北京读书的4年,总共大概待了有5年多的样子吧,2007年底,在南方周末报社得到一份工作后,毅然南下,结束了北漂的生活。回想起在北京生活的岁月,其实颇有很多可忆的,但我的回忆却往往从这件小事开始:就在我计划离开北京前大概一个月的某个黄昏,我下班回家,路过北三环某个立交路口,走的时候有些走神,行路也就慢了点,挡住了身后一台黑色大奔(或者是奥迪?)的路,车里的男人连续对我哔了一长串喇叭,我才回过神来。我回头看了一眼,有些木然,几乎是下意识地侧开身位,让这台车过去。大奔从我身旁擦过,激起空气中黄色的灰尘把我笼罩在其中。那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个词的含义:“蒙尘”——那就是我最后在北京蒙尘的时刻。彼时的我在尘土中望着远去的大奔,心里有些酸楚,感觉像是吃了个闭门羹——北京赏我的闭门羹。现在说起这种感触,多少有点矫情,但是在当时,那的确是一种,北漂生活中持续的、一连串的不如意交织而成的情绪上的大溃败。总之在那个时刻,我突然就觉得,我是北京城里一个不再被欢迎的客人,派对结束了,我得走了。后来我确实走了,然而回想起来,北京始终是我生命的重要塑造者,她的雍容、多元和大器,曾经包容过,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我。无论是我生长的家乡,或者是我定居的广州,在我心里的地位都无法和北京这座城市相比。离开北京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广州被认为是“宜居”的城市,和她的物价水平以及市民文化有一定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也部分地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我的生活更加规律和平静,身材也有些走样了;在广州,人们的野心更小,做事的方式也不那么有侵略性,饭桌上话题更加务实。在一个人们不那么热衷于进取和追逐的地方,我在事业、生活上的焦虑感也下降了许多,我发现我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在提升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上——而不是为了下个月的生活费,或是家乡的同学过得有多滋润这些事而苦恼;业余时间,的确展览啊、演出啊、聚会啊少了很多,但对于身心其实也不算完全是坏事,在广州认识的朋友,生活方式也都普遍比较简单,我们很少谈论那些重要但与切身关系不大的宏观话题,也逐渐习惯于满足于生活中卑微的快乐。我曾经和朋友打比方说:广州,就像是你大学时候的女朋友,简单、温暖。她的世界的确也不大,就算把她所有的东西都给你了,你还是会觉得有点不满足。北京,相反,是一个欲求旺盛的情人,她要榨取你的每一分精力,也要你投入全部的激情,不允许你有丝毫的保留。当然,她给你的其实不多,只是她所拥有中的一点点,然而,就算是这一点点,已经足以颠覆你的世界,让你死心塌地,飞蛾扑火。这就是我离开北京多年后,提到这件事,所能想到的一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最后,贴上我去年底在广州一个寒冷的傍晚想起北京时写的一首小诗(在冬天,北京尤其值得怀念,你懂的):走在广州的街头,18度的晚风穿过我的身体,我想起了北京的冬天。
那时,我有两条倔犟的腿,绝不愿意穿上秋裤,只套上一条单薄的Jeans,走在前门大街上。
广场连着广场连着广场,巨大的丰碑树立在这荒野上,云离人很近;人离人很远,——像是被风吹来的,四处散落。
连风,在这里也要流浪。
她不是妻子,不会被炊烟围困;也不是妓女,她比我富有得多。她是情人,是荡妇,是爱过的人永远愈合不了的伤痕。
她向我索取全部的爱和恨,也向一朵玫瑰索取每一次的开和败。她所给我的是:东直门的桥,荷花市场的月亮,工体的西门和铁狮子的坟。
我猜她对每一个爱人,做出了最慷慨的许诺;也在给予时,同样的吝啬;这是一位暴君独有的真正伟大的爱,她:嫉妒、背叛、伤害,你:臣服,或者离开。
【为什么经常听到「北漂」和「上漂」,却罕有听到「广漂」?】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我在北三环,丢掉了我的路。黑色的奥迪在我身后鸣起喇叭,催我离开,是的,催我离开。“好吧,那就这样吧”我想。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没有你们见多识广 我是第一次听說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