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二 )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文章图片
迪姆特·斯特雷贝通过提取梵高后代的DNA , 重现了梵高的左耳 。 ?森美术馆同样是以科技为主题的展览 , “未来与艺术展”和近年大热的teamlab、雨屋却不同 , 后者始终极力将科技与艺术结晶成一块玫瑰色的滤镜 , 折射着人类一家的幻景 , 而前者试图冷静客观地呈现未来的一些可能性 , 并提醒人们对现在的生活做出反思:当人类可以借助机器完成曾经不可能的任务时 , 应该如何肩负对自然和生态的责任?当基因工程技术越来越成熟 , 我们将如何避免新型种族歧视、基因信息泄露等问题?在人类社会仍在为女性权益奋斗的当下 , 性别成见是否会在机器人的程序设定中卷土重来?当我们可以通过生物科技“复活”已经灭绝的物种或已经死亡的人或宠物 , 甚或是改造自身 , 这是否意味着人性和进化论的终结?身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 幸福的本质又是什么?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文章图片
ZackaryCanepari&DreaCooper , 《狗》 , 2015年?ZCDC值得一提的是 , 展览标题“未来与艺术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城市、生活——人们明天将如何生活?”是工作人员和人工智能一起取的 。 工作团队将本展览的企划书、过去15年森美术馆的展览标题和馆长南条史生的采访文本提供给IBM的人工智能Watson , 后者从中抽取关键词后 , 生成了一万五千多条标题 , 最后再由展览团队商讨决定 。 正如南条馆长所说:“创意并不是从零开始创造一件事物 , 而是从事物之间、思想之间交错的关系中生出的东西 。 我们在众多语言的可能性中和Watson共同决定了展览的标题 , 这也预示了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一种可能的共处方式 。 ”(文/卢禹凡)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文章图片
手塚治虫 , 《火鸟未来篇》 , 1967-1968年?手塚Production庞茂琨:副本2020地点: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展期:2020年1月10日-5月(3月20日 , 龙美术馆开放 , 展览延期)票价:110元(全馆通票)点评:在技术上没有科技、没有代码、没有艺术与前端科技的真正实践 , 画家只是画出了艺术与科技在一起的浅表 , 如同庞茂琨画在依玛乌斯餐桌上的那个扫不出的“二维码”评星:三星走进上海龙美术馆的展厅 , 一只硕大的“蛋糕”上黏着拉奧孔等经典雕塑、胜利女神被按上机械铁翼定在墙壁上、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带上了科技感、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被科技解构、委拉斯贵兹《镜前的维纳斯》照出了庞茂琨的面孔……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文章图片
庞茂琨,《早安 , 委拉斯贵兹》 , 布面油画 , 2015(源自委拉斯贵兹《镜前的维纳斯》)庞茂琨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外 , 还是四川美院的院长 , 与他名字相伴的还有“川美现象” 。 以四川美院为代表的四川美术也一直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一大批思维活跃的艺术家从川美走出 。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然而 , 与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重观念、轻技法不同 , 庞茂琨的作品中始终带着过硬的技术 , 此次在龙美术馆的展览 , 虽然以科技概念包装 , 但依旧带着浓厚的致敬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经典的意味 。 毋庸置疑 , 这些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奉为镇馆之宝的艺术经典 , 早已被代代称颂 , 成为美术学院雕塑系、油画系临摹的必修课 。 且其中一些经典图示 , 以及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 。
「艺术评论」| 这些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展览:有深度,也有浅表,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