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 , 人们常称其为打点滴或挂水,在当今疾病治疗过程中已很常见 。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手段 , 堪称用药史上里程碑式的发明 。 在以前 , 输液只是针对重疾的一种额外治疗方式 。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400年的波折 , 直到20世纪才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 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
本文插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 新华社发(徐宏星 摄)
1
霍乱期间的医疗突破
人体用药首试静脉输注
1628年 , 英国医生哈维提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 , 为后人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 被称为现代静脉输液治疗的鼻祖 。
1656年 , 英国著名建筑师、天文学家、解剖学家克里斯朵夫和罗伯特 , 使用羽毛管针和动物膀胱 , 进行了向狗的静脉内注射阿片制剂和催吐剂的实验 。 这是历史上首例将药物注入血液的行为 , 开创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先河 。
1662年 , 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生 , 为抢救严重感染的患者 , 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 。 但遗憾的是 , 由于感染 , 病人未被救活 。
静脉输液疗法的普及始于19世纪 , 这也是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
1831年 , 正当霍乱肆虐西欧之际 , 苏格兰医师托马斯和他的助手发现霍乱患者血液中缺少水分和盐分 。 他们实验性地把大量煮沸后的食盐水注入一位患者的静脉 , 为其补充因上吐下泻而丢失的体液 。 该患者当时奄奄一息 , 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 。 最终 , 托马斯的治疗成功了 , 患者最后活了下来并康复 。
盐水注射疗法在应对这次霍乱流行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 保住了很多人的生命 。 当时医生发现 , 不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大于50% , 接受治疗的病人大部分得救 , 但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发热现象 。 从此以后 , 静脉输注这种用药方法在临床上流传开来 。 托马斯医师被认为是第一位成功地奠定人体静脉输液治疗模式的医师 。
1853年 , 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纳德在狗的血管中加入了含糖溶液 。 在随后的20年里 , 他不仅注入了含糖溶液 , 还注入了蛋白和牛奶继续进行实验 , 这些实验取得了一些成功 。
随后人体静脉输液得到进一步发展 。 1907年 , 捷克人约翰·扬斯基确定ABO血型系统 , 使得经静脉输血成为安全的急救手段 。
2
无菌理论被发现
输液有了安全保证
当时 , 最为困扰医生的是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感染和热原反应问题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静脉输液仅仅被用于急症患者 , 且规定护理人员只能协助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耗材 , 真正执行静脉穿刺操作的仅限于医师 , 所有输液用液体均为医院自行制备 。
19世纪60年代的重大发现对输液护理和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细菌理论 , 提出发酵和腐败可引起细菌的繁殖 。 格拉斯哥大学外科教授约瑟夫·李斯特基于这一理论 , 提出了伤口化脓可能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的假设 。 他还假定 , 如果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 阻止污染的空气接触伤口 , 就有可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 1867年 , 李斯特发表了使用碳酸作为抗感染剂的论文 。 他用苯酚作为消毒剂喷洒消毒敷料 , 进行手术前的消毒 , 其研究成果为消毒灭菌理论奠定了基础 , 也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
后来 , 医生们开始注意清洁 , 外科医生不断用防腐剂代替无菌方法 。 20世纪初 , 消毒灭菌理论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到1910年时 , 医院已开始对使用过的仪器清洁消毒 , 接触患者的仪器都要在使用前灭菌 。 到20世纪上叶 , 无菌原则被完全理解和应用 , 无菌原则成为实践的基本原则 , 接触患者的一切物品都必须保证无菌 。
- 澧县:厉害了!澧县人民医院在常德市县级医院中率先开展“输液港”植入术
- 「北京日报客户端」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如何出现的?国家卫健委答疑
- 「北京日报客户端」我国现有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00例以内
- 【北京日报客户端】陕西公布两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详情
- 『北京日报客户端』全国已有2141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706705毫升
- 北京日报客户端@瞎填拒填入境健康申明卡,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评论:流感季戴口罩不妨成为新习惯
- 「周到客户端」120救护车早早等候在停机坪是因为这群大白!疾控、海关、机场、边检形成合力坚守国门
- 「北京日报客户端」法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3000例
- 【大河客户端】一个都不少!71名驰援湖北勇士今日回到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