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武汉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医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二 )


●优化人员
武汉同济医院分配给医疗队的医护人员 , 很少来自重症医学科或呼吸科 , 相关工作经验不足 。
于是 , 中日友好医院有针对性地派出多批医务人员 , 主要以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急诊科、麻醉科医务人员为主 , 可以做到“来之即战” 。 据了解 , 中日友好医院是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援鄂抗疫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
“我们的人手已经够用了 , 而且配合得非常好 , 工作效率很高 。 ” 段军说 。
生命时报:武汉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医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本文插图
著名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中)与医疗队队员们交流救治方案 。
采访人员还了解到 ,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专家阵容非常强大 , 包括王辰院士、曹彬教授、詹庆元教授等业内最牛的呼吸病专家 。 段军直言:“王辰院士的大局观非常好 , 指导我们整体把控病情进展;曹彬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 指导我们如何调控感染 , 以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詹庆元主任是呼吸重症专家 , 我平常主要做循环重症 , 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 。 ”
生命时报:武汉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医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本文插图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制定了事无巨细的工作流程 , 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 同时防范医务人员感染 。
●规范流程
“有了设备和人员 , 流程没有理顺还是不行 。 ”段军告诉采访人员 , 医疗队刚到武汉时 , 病人去做CT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 , 时间全都浪费在往返路上 , 一些路段设有栏杆 , 医务人员需要把病人和轮椅抬起来才能翻越 。 “这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 病人面临的风险也高 。 ”现在流程理顺了 , 时间和风险都减少了 。 “流程”二字说来简单 , 但其实包括很多事无巨细的内容 , 段军如数家珍地介绍了医疗队的上岗培训制、主诊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出院随访制 , 等等 。 这些缜密的流程背后 , 是中日人的严谨、规范和战斗力 。
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
救治患者是对所有工作的直接考核 。 2月15日 , 一名44岁的男性病人吴某 , 转入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 一段堪称奇迹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
除夕当天 , 吴某因突发胸痛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 , 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梗 , 合并心源性休克 , 情况十分危险 。 同时 , 他被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 。
由于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 , 均严重狭窄甚至慢性闭塞 , 同济医院心内科第一时间实施前降支支架植入术 。 术后数天 , 吴某转入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
生命时报:武汉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医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本文插图
床旁超声心动提示患者心功能差 。
2月16日 , 吴某表示胸痛 , 血压较转入时明显降低 , 段军立即做超声检查 , 发现患者心脏扩大 , 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 射血分数不足30% , 收缩能力明显变差 。 床旁心电图检查发现 , 多个导联ST段抬高 , 怀疑心脏再次梗塞 。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 , 段军马上联系同济医院心内科、心外科会诊 。
考虑患者心脏情况非常不好 , 且有20多年吸烟史和糖尿病史 , 必须谨慎制定救治方案 。 经专家讨论 , 决定建立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联合VA-ECMO(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 对患者进行循环支持 。
生命时报:武汉从“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医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本文插图
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与武汉同济医院心外科成功为患者建立IABP和VA-ECMO 。
2月17日下午16点 , 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李敏医生与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医生合作 , 从患者左侧股动脉植入IABP 。 紧接着 , 李敏又与同济医院心外科医生合作 , 在患者右侧股静脉和股动脉各植入一根ECMO导管 。 过程中 , 所有医务人员一边注视患者生命体征 , 一边小心翼翼地操作 , 仔细核实数据并做调整 。 18点 , 循环支持操作结束 , 患者胸痛症状慢慢缓解 , 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 病情平稳后 , 医疗队为吴某植入心脏支架 , 心脏功能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