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吴恩达专访:我的人工智能科研之路


「吴恩达」吴恩达专访:我的人工智能科研之路
本文插图
(雷锋网)
作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气工程系的客座教授 , 吴恩达一直致力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 在不同的场合 , 他一再表示:深度学习还有很大的潜力 , 是一项被证明有效的技术 ,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 。
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其与达芙妮·科勒一起创建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影响了数百万的AI学习者;所开发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观看一周YouTube视频 , 自主学会识别哪些是关于猫的视频为人工智能领域翻开崭新一页 。
近日 , MIT的 AI 科学家 Lex Fridman 对吴恩达进行了专访 ,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 , 从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谈到了初学者如何进入AI领域 , 并讲解了他认为的最高效的“学习姿势”是什么样的 。
另外 , 其还回忆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 , 并简单介绍了当时研究直升机的项目......专访视频如下 , 由于视频过长 , AI科技评论在不改变吴教授逻辑的情况下 , 进行了有删改的编译 。
视频内容:
Andrew Ng: Deep Learning, Education, and Real-World AI | AI Podcast with Lex Fridman
1、Youtube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spaMLxBig
2、腾讯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k3071n26rvo.html(由网友上传)
1、在线教育的早些时候 我在香港和新加坡长大 , 第一次接触代码还是5、6岁的时候 , 当时我学习基础的编程语言 , 将一些代码编入计算机里 , 当时我也非常喜欢做一些编码实例 。
我在我的旧电脑上面实现我的想法 , 沉迷于将课本上的代码复现到电脑上 , 因为我觉着用编程帮助我玩视频游戏非常酷!年龄稍微大点 , 我就和我的医生爸爸就阅读相关的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知识 , 那时在计算机里写代码 , 然后展示智能是真的很棒!
高中的时候 , 我在办公室做助理实习 , 期间做了很多复印(photocopy)的工作 , 当时我就想 , 如果能写一些软件来造一个机器人来让一些工作自动化 , 那该多棒 。
从那时起 , 我的很多工作都围绕着自动化这一主题展开 , 直达今天 。 我仍然以自动化为中心 , 甚至今天的机器学习在写一些学习算法方面也非常出色 。
另外 , 我在Coursera上也尝试了将自动化应用到校园教学上面 。 我在斯坦福教授机器学习的时候 , 每年会有大约400名学生 , 每一年我都会在相同的教授 , 拍摄相同的教学视频 , 甚至讲相同的笑话 。 我在想为什么我不用在最后一年拍摄的教学视频 , 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建立深刻的关系 ?这启发了我的思考 , 然后我们发起了第一步的行动 。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 我放在网上的教学视频大多是晚上10点到凌晨3点之前录制的 。 一开始的时候 , 压力很大 , 我们想过要放弃 , 但是有十万人注册 , 成千上万的人的期待促使我走向录音棚 , 走向办公室 。 开始录制之前都会调整我的讲课逻辑 , 调整欢迎致辞 , 开着麦克风 , 然后开始录制 , 每每都会到夜里两三点 , 但是创作内容的想法鼓励着我希望有很多人学习机器学习 。
我告诉我的团队 , 我们首要任务是做对学习者有利的事情 , 每当我往录音棚走去 , 我脑子唯一的想法是我能说什么 , 如何才能让学习者尽可能的了解机器学习概念 。 我认为我们做了对的事情 , 我一直在坚持基本原则 , 做对学习者最好的事情 , 即使学习者可能来自全球各地 。
我很想帮助任何对机器学习感兴趣的人进入这个领域 , 你可能会好奇 , 为什么要发给这么多的时间来解释梯度下降 , 其实回想一下学习的基本要求就知道了:任何进阶技能都可回溯到基础概念 。 当然 , 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人非常多 , 这里面可能包括开发商 , 程序员 , 他们可能来自世界各地 。 确定的是 , 感兴趣的人数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不会凭空而来 , 所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都需要花时间才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