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周刊」关于瑞德西韦,试验负责人曹彬首次透露重要信息( 三 )


下面再说一下我们的研究终点 , 洛匹拉韦/利托那韦临床研究采用的是一个7分的复合终点指标 ,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视“复合终点” 。 临床医生可能会看到 , 有些病人气管插管长时间无法脱机;或病人虽然脱离了呼吸机 , 但离不开氧气;再或者 , 病人虽然脱离氧气 ,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出院 , 始终在住院;以及 , 病人虽然出院了 , 但是出院后并没有恢复正常生活 , 所以 , 我们怎么能够量化复杂的临床预后?这就需要复合的终点指标 。 实际上 , 不仅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采用了复合研究终点 , 我们读文献时 , 发现对于“脑中风的预后判断” , 他们也采取了这种复合终点指标 。
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 一位病人脑中风了 , 最好的结果是先偏瘫、失语后慢慢完全恢复正常的状态 , 这是最佳的情况;但有些病人最严重的状态是中风后出现了脑疝 , 很快去世了;还有的病人中风后严重昏迷 , 根本就无法和家人交流 , 像植物人一样;还有病人中风以后就变成偏瘫 , 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中风以后虽然也是偏瘫 , 但是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 日常生活活动都不受限……
也就是说 , 研究中风的时候 , 我们很难只看中风后患者会不会出现脑疝死亡 , 这样对疾病预后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 。 同样的道理 , 在重症流感病毒肺炎 , 还有这次重症的新冠病毒肺炎中 , 我们研究时都采用复合的研究终点的指标 , 我们洛匹拉韦/利托那韦研究就是用的这样一个指标 , 后来我看到很多国内后续的一些研究 , 都沿用了或者参考了我们的这个研究终点的设计 。

「冰点周刊」关于瑞德西韦,试验负责人曹彬首次透露重要信息
本文插图
12月31日到武汉 , 1月1日写诊疗方案 , 1月3日凌晨完稿
王一民:我首先非常关心一个事 , 也是很多网友都会关心的情况——临床研究有非常多的类型 , 为什么您这一次重点选定的三项研究都在关注药物?希望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每项研究的研究背景和设计思路 。
曹彬:我是作为国家专家组第一批成员 , 在2019年12月31号来到的武汉 , 下午2:00就到达了武汉 , 先在武汉卫健委短时间逗留了一下 , 然后专家组分成两拨 , 一拨是临床专家组 , 另一拨是以CDC流行病学专家为主 , 去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我们临床专家组的工作地点就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
我们到达武汉的前两天 , 大约12月29日的时候 , 武汉市多家医院收治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都比较类似的一些疾病 , 陆陆续续的都转到了金银潭医院 , 所以我们第一批专家组工作的战场就在金银潭医院 。 在ICU查房 , 我们讨论了每个病人 , 和武汉专家组一起沟通之后 , 大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 , 这个印象是什么呢?
曹彬: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病人都有共同的特点 , 包括症状:发烧、呼吸困难、干咳、无痰、重病人呼吸困难 , 而且出现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有些出现了脓毒症的表现 , 这是临床表现 。 还有影像学 , 这些患者都惊人相似:双肺多发毛玻璃样浸润影 , 部分实变 , 有轻有重 , 轻的可能是低氧 , 重的是严重的呼吸衰竭 , 另外 , 这些病人有一些共同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 特别是淋巴细胞减少 。 我们来到武汉的第一天 , 我们和武汉的专家组已经都对这些病人临床特点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 。
这些特征就出现在《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版)》里 , 实际上我们这版方案出来的是很快的 。 元旦那天我们开始写 , 1月3日凌晨正式完稿 , 这就是我国第一版诊疗方案的由来 。 我们当时为什么说这些病人是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是因为他的表现 , 对于一个成年人 , 病毒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 我们首先 , 要看诊断是否成立 , 是否为肺炎 。 第二 , 病情的严重程度是什么?第三非常重要 , 我们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有6步法 , 其中第3步法 , 就是要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 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印象 , 包括感染病专家、包括武汉市多家医院的呼吸科主任都不约而同的把这组病人聚焦到“病毒性肺炎” , 它不像细菌性肺炎 , 没有一个病人PCT超过0.1ng/ml , 根本就不可能用细菌性肺炎来解释 。 咱们常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也都不是这样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