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感染病毒,死于窒息 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 )


就目前技术来说 , 呼吸机已可以做到自行设定气压和氧气流量 , 撑开肺泡的同时给足氧气 , 可以说功能很强大了 。 但是 , 实际上 , 面对重症患者被炎症摧残得无比脆弱的肺泡 , 它终归会受到制约 。
简单来说 , 通气量不能无限加大 。
有一个术语叫“潮气量” , 表示人体每一次呼或吸的气体量 。 理论上 , 呼吸机的出气压和潮气量呈正比 , 气压越高病人吸入的气体越多 。 但如果潮气量过大 , 硬逼着肺泡一次次地大幅度膨胀收缩 , 就会对肺泡造成物理损伤 , 进而加重炎症 。 严重时还可能把肺泡吹爆 。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 专家们就如何保护肺泡、提高呼吸机下患者的存活率 , 总结了不少经验 。 其核心结论就是 , 使用小潮气量通气 , 即 , 仅用较低压力将肺泡保持在开放却不过度膨胀的状态 , 即可有效避免物理损伤 。
在本次新冠肺炎治疗中 , “小潮气量通气”也是基本治疗策略之一 。
但通气量偏小 , 会导致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排出而感到憋闷 。 很多清醒的患者便会忍不住和呼吸机对抗 , 按自己的节奏来 , 使得呼吸节奏变得更乱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医生会在必要时给患者使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药物 , 帮助其放松 , 或者干脆将患者麻醉 , 让其彻底睡着 。
而这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 比如 , 镇静类药物可能导致血压过低或呼吸骤停 , 对用量得十分小心 。 而麻醉病人需要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十分严格的监护 , 对人员、场地、设备要求很高 , 这在爆发性疫情中通常是难以保证的 。
由于新冠病毒导致大量黏性渗出物产生 , 不仅直接影响肺部通气 , 还给呼吸辅助带来风险 。 专家建议在给予通气治疗的同时 , 还要重视分泌物的稀释、溶解 。 否则不恰当的加压通气 , 可能将气道里粘稠的分泌物进一步压到肺泡里 , 难以排出 , 使通气功能进一步恶化 。
生命加时赛:“人工肺”ECMO
以上说的还都是针对肺的氧气援助措施(默认肺还能用) , 但在超级极端的情况下 , 肺部已经完全不能支持气体交换了 。 这下 , 就只能跳过肺这个器官 , 直接从血液入手了 。 这就是“人工肺” , 也就是我们说的ECMO(体外膜氧合技术) 。
在这次疫情中 , ECMO也算是成功出圈了 。 它其实最早是在心脏手术中代替心脏维持身体血液循环的 。 因为心肺总是一起工作 , 一个给身体输送血液 , 一个给血液加氧气 , 后来ECMO就被引入危重病人的救治中 。 通过直接在体外给血液加氧和排除二氧化碳 , 它可以短期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 , 让精疲力竭的心肺得到休息 。
『科普中国』感染病毒,死于窒息 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插图
人工肺工作原理图(VV-ECMO)
虽然ECMO能为危重患者争取一些生存时间 , 但它并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 。 如果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无望 , 离不开ECMO , 治疗也就没有意义 。 目前ECMO的费用也非常昂贵 , 由于核心部件及一次性耗材均主要靠国外进口 , 开机成本高达6到7万元 。 开机后虽可持续使用 , 每日的维护和药品花费也至少数千元 。
更重要的是 , ECMO也可能导致致命的并发症 。
我们知道 , 血液在体外会凝结 。 为了防止其在ECMO管路中凝结 , 需要一直往血里添加抗凝药物 。 这样的血输回体内 , 势必会增加体内出血的风险 , 比如致命的颅内出血 。 同时抗凝药物还会扰乱体内凝血因子的平衡 , 使血液出现反常高凝状态 , 产生血栓 。 如果血栓堵塞了重要脏器的血管 , 就会导致器官坏死 。
在心脏手术中 , ECMO只用几个小时 , 风险尚可控制;而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使用时间一般很长 , 并发症的风险就会越来越高 。 所以 , 如果基础病因不能及时纠正 , 导致双肺功能不可逆受损 , ECMO也绝非长久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