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济南角逐,如何撑起“缩水”的山东?( 二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山东经济格局中最耀眼的“双子星” , 济南与青岛的经济数据仍是关注的重点 。
2019年 , 青岛实现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 , 增长6.5% 。 2018年的数据修订后 , 由原来的12001.5亿元变为10949.38亿元 , 核减千亿元左右 。
在“同量级”的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夹攻”下 , 青岛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的位次大概率将下滑至15名左右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除开经济数据修订的因素 , 青岛自身没有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利好等原因 , 也是导致其“元气大伤”的重要原因 。
上周 , 山东召开的一场关于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 就曾直指“两区”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 , 明确“要深入总结、深刻反思 , 全面梳理存在问题 , 一项一项研究解决” 。
与青岛相反 , 以往“存在感”并不算强的省会济南 , 成为2019年GDP排名上升最多的城市之一 。 在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 , 二者的位置正越靠越近 。
济南、青岛GDP数据对比(单位:亿元)
济南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9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9443.4亿元 , 增速达7.0% , 比青岛高出0.5个百分点 , 距离万亿级城市仅一步之遥 。
对此 ,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分析表示 ,
从区位条件看 , 随着国内市场和内向型经济日渐强劲 , 内陆城市相较于沿海城市的相对劣势正不断减弱 , 与此同时 , 内陆地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 拥有广阔内陆腹地的济南优势也随着愈加凸显 。
“加之近年来省级层面对省会济南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较大 , 城市自身发展决心越发坚定 , 济南未来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 ”董彦岭表示 。
以“双核”格局带动都市圈发展
山东:青岛济南角逐,如何撑起“缩水”的山东?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人把山东近期的一系列政策 , 归结为山东到了“最着急的时刻” 。
随着广东、江苏相继晋级“10万亿俱乐部” , 山东却陷入“前后夹击”的尴尬状态 。 2019年站在7万亿台阶上的山东 , 增速仅为5.5% , 不及“后来者”浙江、河南、四川等省份 。
而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来看 , 山东还位列全国下调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修订为66649亿元 , 比初步核算数“缩水”9821亿元 , 总量下调12.8%
长期以来 , 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 , 山东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三面夹击之下 , 使其发展面临较强的竞争压力 。 因此 , 有观点认为 , 实现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 首先要从内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 以城市群的力量解决“内忧外患” 。
当前 , 中心城市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 。 以西安、郑州为例 , 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 , 其人口、经济快速增长 , 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 , 对周边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
而作为一个GDP超过7万亿的大省 , 山东目前仅有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青岛 , 和一个准万亿级城市济南 。 这两者的体量与广东、浙江等省份中心城市相比 , 龙头带动作用偏弱 。
早在今年初 ,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其整体目标是“以同城化为方向 , 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 ,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

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子系统 , 几乎囊括了山东半岛最具实力和潜力的城市 。

在董彦岭看来 , 通过打造半岛都市群 , 将对提升山东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昂起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 , 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