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常,得而复失”,《道德经》中有妙计,读懂的人一帆风顺
文章插图
【“祸福无常,得而复失”,《道德经》中有妙计,读懂的人一帆风顺】福祸相依的道理由来已久,富贵荣华到来的同时又潜藏着灾祸。然而,知其然者众,知所以然者寡,只有明白二者彼此循环、往复变化的根源并加以应用才能游刃有余自得逍遥。古人有句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今中外,祸福始终左右着个人及历史的兴衰。而生活在竞争与陷阱与日俱增的的今天,又如何在修身、齐家与事业的漩涡中趋吉避凶超然处之是值得深思的大学问。
文章插图
古今论此道者如过江之卿,言辞凿凿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以,追本溯源还数老子言简意赅精微透彻。作为图书管理员,遍览上古典籍,并从中发现祸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循环转化,只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逆转,而决定逆转的迟早则由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决定。而在人事的荣辱兴衰中,往往以个人的主观因素最为关键。缺乏远见,优柔寡断,随心所欲,亦或是骄傲自满,都让自己苦不堪言。
文章插图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用近乎白话的文字深刻地揭露了这一规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百年来,因深知其理并严格遵行而青史留名的如范蠡、张良、李靖、郭子仪等不胜枚举。便说唐朝中兴肱骨郭子仪,作为家喻户晓的名将并非只懂排兵布阵,其处世之道才是其成为古之罕有的七朝元老的根本。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因其扶大厦之将倾而功勋卓著,封王任相一时无两,朝中威望如日中天。古之名将有此殊荣的大有人在,但如其居功不傲,宽厚待人的却寥寥无几。代宗时,郭子仪祖坟被掘,朝廷上下均都怀疑是当时权宦所为,深恐其借此发难。次日早朝代宗当着群臣询问郭子仪如何处置,郭子仪听后彷徨哭泣说是因为自己主持军务无能一没扫尽贼寇二没管好下属以至于属下偶有掘墓之事,如今惹怒了上天这才降罚于我。群臣听后无不叹服,深知其以国事安宁为重的胸怀。
文章插图
后来王府建成,郭子仪与家眷数千人悉数入驻,然而让时人感到不解的是王府大门每日大开,人来人往毫不干涉。一将军欲外出前来辞行,因无人干预不小心来到了内宅,恰逢内眷梳妆打扮,而一旁端水侍候奔走不停的正是郭子仪。将军当场哑然,随后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家人,随后传遍京师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郭的儿子大为不满,认为丢了脸面有失体统是不自重的体现,让其父关门杜绝闲杂人等。然而郭子仪却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这是不为浮名但求自保。儿子不明,郭子仪解释说自己位极人臣,上无可封,物极必反是必然的,但急流勇退时机未到,此刻朝廷用人之际断然不会容其归隐,如此进退都是危谷,倘若门户紧闭后有人诬陷必有小人落井下石添油加醋,到时众口铄金百口莫辩,全家老小恐难逃祸端。现门户大开,众人不疑,方能久长。
文章插图
郭子仪的理智让人佩服,位高权重而头脑清醒,深知功高震主树大招风的道理,充分运用老子“功成不居”的道理成功地规避了灾祸。而在此之前的太宗名将侯君集则刚好相反,对于自己的功劳感到自满,由此而来的骄横之气溢于言表,结局可想而知便是身首异处。
文章插图
所以,无论身居何处,无论前方如何迷人,都应时刻当心风雨过后的彩虹之下可能就是悬崖。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享受胜景的同时避开祸患。
- 从容才是最快的节奏?《道德经》中隐藏的处世之道
- 《道德经》: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 老子的《道德经》里居然隐藏了这么大一个秘密!
-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三十二章
- 不说话的隆庆皇帝: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 老子写下的千古流芳的道德经 老子是何许人 老子出名吗
- 《道德经》的前世今生
- 被篡改的《道德经》, 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得而复失的新疆,只幸福了一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