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爱捐钱,常义演( 四 )


1956年9月,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他被推举为第一副主任委员,为了京剧界同人的福祉,他亲力亲为当仁不让。
1956年底,政府发下一笔救济金,祖父马连良代表“联合会”和文化局的负责人亲自下基层访查。走访中发现了一位叫陆凤琴的老艺人,曾是很有名的旦角演员,新中国成立前因为年老无力登台,又无子女,穷困潦倒。发现他的时候,他住的是半间破房,衣着、用具也很缺少。于是立刻给他购买了床铺、家具,找了房,做了棉衣棉裤,发给了救济金,又介绍他去保定教戏。这位老艺人感激地流下眼泪,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救活他一条命,使他得到梦想不到的人间温暖。祖父觉得能够为他做这一切,心里也是暖融融的。
1962年,当年的“艺培”已经成为北京市戏曲学校,祖父马连良成为校长。走进校园,祖父慨叹:“我和这学校有缘啊!”看到京剧界已经是“老有所养,小有所学”,他仿佛了却了多年的宿愿。
在《就任戏曲学校校长有感》一文中,他写道:“说实在的话,我是多么希望学生将来比我们强!因此我今后除去演出和整理表演记录以外,准备把精神放在学校,放在下一代的身上,尽可能地多教给他们一些东西。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任老师,可我还是想对他们做一些课外的加工,以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校、为戏剧艺术事业更多地培养出优秀人才。根据目前他们的成绩来说,这个愿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必然会实现的事实。”
来源 北京日报副刊
作者 马龙(马连良嫡孙)
流程编辑 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