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三 )
他们像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为对方做着普通的事,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浪漫冲动,一切顺其自然的就好像本该如此。
深夜时分,她会侧卧在一旁,静静陪着他写作。他每晚教她学习,教她学日语。她为他查阅资料、抄写校对,将他的书稿精心保管,俨然成了他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
有时候她戏称: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
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有师生之间的情谊,又有夫妻之间的平实无华,为了一心支持鲁迅的创作工作,她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一心一意在家照料他,帮他整理书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孩子周海婴出生,在那个子嗣为大的年代,虚弱难产中的许广平犹听到当大夫问鲁迅保大人还是孩子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保大人!
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有的是细水长流下的岁月静好,和彼此心意相通的相辅相成,是岁月流转的温柔,是季节更替的点滴柔情;是你许我一生安宁,我护你一世周全,是此生不悔的相依相偎。
他们就是一对普通的俗世夫妻,过着凡尘俗子的日子,相护守候着对方的执着和热情,成全对方的事业和使命。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年仅56岁,许广平36岁,一生未再嫁!
文章插图
03
鲁迅把自己一生的热情都贡献在了事业上,前半生他压抑痛苦地沉浸在包办婚姻的阴影下,从18岁订婚起,他就把自己的心封闭了起来。
我想那时的他是绝望的,一边为了孝守候着一段毫无波澜的婚姻,一边压抑着内心向往自由地煎熬,始终如一地坚守人生底线。
他在44岁才遇到了许广平,遇到了属于他的爱情。
从婚后到他们在一起生活,朱安在他的人生里有将近20年的时间,如果她愿意尝试改变,或许她可以用这20来年的时间,去打动他,慢慢靠近他,可惜她从未尝试过。
她固执地坚守着她的封建理念,鲁迅逝世后,生活困顿的她开始卖鲁迅的藏书度日,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知道后倍感焦急,于是上门劝阻,她却对着劝阻人员大骂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终其一生,她都没有改变依附他人的想法,鲁迅在世时,确实做到了把她当礼物一样地供养她,给了她衣食无忧,给了她生活安宁。
反观许广平,鲁迅逝世后,依然全力为鲁迅未竟的事业付出毕生精力,奔走于鲁迅全集的编辑和出版,以弘扬他的作品和思想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甚至在自己拮据的情况下,赡养着鲁迅的母亲和朱安。他想守候的人,她倾尽余生为他守候;他热忱的事业,她用一生去支持。
我想,这便是许广平和朱安最大的不同,两种性格,两种人生。
文章插图
鲁迅的一生,并未负过谁,若说要负,他大可婚后几年便像徐志摩或者郁达夫一样休妻再娶。
朱安于他来说也是时代的悲剧产物,所以他同情她,也愿意尊重她,但是这种尊重却并不能用爱来成全,所以他尽他所能,给了她衣食无忧的生活。
即使他有了许广平,也并没有绝情休妻,对于他来说,休妻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被弃后的朱安,又该何去何从,旧时女子,身无所长,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回娘家也会让人看不起,离婚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一辈子的耻辱。
他没有跟朱安离婚,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责任,也是感激她对父母的照顾,所以他愿意给她留一个名分,愿意供养她一生。
他和许广平都压抑了内心的渴望,来成全她安然的一生。
那个婚姻处处是悲剧的时代,有多少被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休弃的女子,生活困顿,晚景凄凉。
- 鲁迅逝世当天,制作石膏遗容时粘下20根胡须,如今成一级文物
- 古人如何把“棺材”放在悬崖上专家探索多年无果,老农一语道破!
- 鲁迅、许广平与朱安三个人的故事,总有一人是配角!
- 石头山上有古墓,盗墓贼和专家争着找入口,多年后一老农解开谜团
- 余华:我当年唯一讨厌的作家是鲁迅,直到36岁才幡然醒悟
- 文字狱历朝皆有,为何清朝最多?鲁迅这句话一针见血
- 他那把镇店老琴 有两百多年历史
- 这个鲁迅等作家成立的组织做了哪些事,引得国民党当局秘密捕杀
- 参观完这个小博物馆,我发现乾隆不傻,光绪不晕,鲁迅家不冤
- 时隔多年,终于读懂黛玉临终未说完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