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二 )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他,其实也没什么好苛责的。脑子正常点都会明白,这不是故意搞破坏,而是一起集体决策失误。政治生活方面,要说他贪生怕死,鄙意也不尽然。至少同为“左翼文坛旗帜”,鲁迅是租界寓公,一生都在躲枪火,郭沫若断然不是。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郭沫若是屡上战场的。1926年的北伐战争,1937年9月后的抗日战争,他都深入过最前线,还冒着炮火亲自去抢救伤员,因他是医生出身。据说,淞沪会战期间,日寇还闹过笑话,误以为郭是主要指挥官,手握“5万国军”云云。结果,连累到日本夫人安娜,被逮捕严刑拷问一个月。郭鼎堂绝非只会坐而论道、舞文弄墨,在家端着咖啡指点江山的文弱书生一枚。当初,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当晚他人在九江,听闻消息马上赶去,路上还直接跟人开战,差点挨了枪子丢掉性命。而早在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他就被授“国军中将军衔”,可能是国军中军衔最高的文人,资历非常深厚。要知道,当时李一氓还只是其秘书。日后,台上诸公清一色敬称他“郭老”,绝不只是因为他能写文章。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1927年四一二事变,白色恐怖笼罩,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的郭沫若,毅然抛下重磅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等于自动放弃了光辉前程,“沦为”亡命之徒。在风声鹤唳的当时,这篇文章是要掉脑袋的,他不得已乔装到上海,入住内山完造家里躲避,并接着在周公安排下避难国外。从此九死一生、受到通缉、流亡日本10年。在这期间,他从“郭沫若”翻身为“郭鼎堂”,从文华怒茁的“文坛名家“一跃为政敌都极尊重的“学界大佬”,真绝顶聪明的奇才异质!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1937年中日全面开战,他不顾日本的安逸生活,无视日本政要西园寺公望等人对他的器重,“我宁可去死,也决不加入日本国籍”,终在精心策划下的一个早晨巧妙躲开日本宪兵的监视,忍痛“别妇抛雏”回归参战。在归途船上,他口占即吟“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迫不得已,悲愤难抑。论言行,他绝对算得上一条汉子。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现在人说,郭沫若一生怕死、投机,是“机会主义人格”,我是不认同的。不同立场的朋友,无妨对其道路选择、思想局限乃至那股“庸人气质”提出批评与反省,但不该对他的信念重重质疑。至于他留下的那些“阿谀”诗词,也很难说是违心表示,更可能是真诚流露。这个问题,于立群那篇《化悲痛为力量》早说得很明白:郭沫若即便在病入膏肓之际,都一再叮嘱家人,某巨公“思想比天高、比海深”云云,并非全然假话。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所以,与一些友人闲谈时,我常常说的是:批判郭沫若可以,但要建立在事实厘清的基础上,而且主基调当是反思、主靶子当是“人兽鬼”非常时代。单拎出郭氏嘲笑,没有意义也不公平。我素以为,郭沫若的唯二“黑点”,一个是早年“风流”,另一则是晚年时变得懦弱,留下很多遗憾。
晚年郭沫若,更应同情而非嘲笑!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文章插图
由于懦弱,在诡谲怪时代,他隐藏了很多真实想法,一味地明哲保身;更由于懦弱,他写下了很多“应景应制”诗,一代豪杰沦为被开涮的笑料。想他中年时代,浩然正气写话剧《屈原》,借剧中人物婵娟痛斥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哪知造化弄人,20年后自己正陷于此。“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这个不友好的笑话,曾在相当一级的圈子里广泛流传。晚年郭沫若,实已经到了连亲生儿子都看不起的地步。据郭世英中学好友牟敦白回忆,1962年的某天,在西四大院胡同五号郭家门口,他曾邂逅郭沫若。郭世英指着其父背影说道:“这就是你崇拜的大偶像,装饰这个社会最大的文化屏风”,语中是有不屑的。以至于30年后,牟回首往事,尽是悲伤:“洪钟大吕如郭沫若者,尚遭此劫,再回想郭世英生前对我说过的这句话,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