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关键词看东坡系列之一」苏轼和他的家乡

1037年1月8日,东坡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天纵之才,他有着赤子般的情怀,从小聪颖好学、志向远大、心系百姓,一心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在他年方21岁的时候,就高中进士,文章让欧阳修大为赏识,让当朝皇帝大为震撼,其文章一时风靡京城,声名大振,他就是苏轼,世称苏东坡。
「透过关键词看东坡系列之一」苏轼和他的家乡
文章插图
少年得志的苏东坡,却不总是一帆风顺,一生命途多舛,遭遇三次贬谪,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苏东坡都心怀天下苍生,用艺术讴歌生活,一路超然与豁达让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耀眼的明星。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林语堂先生的评价,大概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人们不禁感叹,苏东坡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苏东坡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集儒、释、道于一身,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皆有深厚造诣。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像苏东坡那样长袖善舞,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
单凭盖世才华,苏东坡已经赢得了无数人的崇拜和偏爱,更难能可贵的是,“以民为本” 理念始终贯穿着苏东坡的为官始末,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员形象,更是在大江南北都有着巨大的声誉。苏东坡仕途坎坷,曾经历过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他曾先后几次进入朝廷做官,又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地方长官,还曾遭贬流放,宦海沉浮,他却始终常怀爱民之心,一直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徐州,黄河决堤,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苏东坡亲自上堤指挥,过家门而不入,奋战七十余日抢修防洪大堤,使徐州黎民免受洪灾之害,他调离徐州时,百姓依依不舍,揽辔送行;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可以说,苏东坡四十年如一日,无论身处汴京,还是出任地方官,甚至是遭贬流放,他始终透露着民本光辉,一心为民谋福利,竭其所能为民办好事、实事,成为了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也得到了老百姓穿越时空的喜爱,如今那些遍布全国各地与苏东坡有关的纪念场所便是最好的明证。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苏东坡,不仅是因为他才气逼人,也不仅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传奇的存在。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写满了艰辛,一生颠沛流离,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特别是乌台诗案入狱后,苏东坡遭受诟辱折磨,几致死地,幸得多方营救才结案出狱……面对生活的巨大打击,苏东坡不仅能坦然面对,甚至还能苦中作乐。
被贬黄州的苏东坡,生活上拮据无靠,好友马梦德看他生活窘迫,为他求得一块数十亩的废弃营地,他便开荒种田,以解决全家的吃饭问题。时间一长,苏东坡就像乡间老农一样,又黑又瘦。寄情于劳作和诗词的苏东坡,为这块地取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苏东坡因此又被后人敬称为“苏东坡”。
面对挫折,苏东坡并没有因为人生坎坷而消极悲观,而是在逆境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豁达超脱,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直面人生逆境最鲜明的注脚。在逆境中活出了精彩人生,苏东坡再一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王国维曾如此评价: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
苏东坡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吸引了无数粉丝,从古至今,苏东坡都是偶像级的人物,人们对他的爱超越阶级,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据最早的文献记录,早在苏东坡去世后50年,苏东坡的诗文便已传播至日本。在近百年时间,英、美汉学界也掀起了一股苏东坡的研究热潮,从苏东坡的生平、作品、作品分析、思想等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在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赞美苏东坡是 “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该报道后又被多个国家的报纸转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