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二 )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取最早的为正体,剩下的就是三个变体。
七律有四种格式,即仄起不入韵,仄起入韵,平起不入韵,平起入韵。这是以首句的律句格式命名的,句子之间遵守平仄相对、相粘的原则,使用平声一韵到底,中二联对仗。
《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文章插图
我们举两个例子,附带平仄关系。
“玉楼春”以顾夐词为正体,而七律我们就找一首杜甫的和《玉楼春》正体起句律句相同(仄起仄收)的作品《阁夜》。
《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是平仄不论
这是仄起仄收的起句,我们对应看仄起不入韵七律的平仄格式,就能很明显找出区别。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到这种格式的七律平仄非常规范,都是以平声结尾,相对、相粘原则严谨。
《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文章插图
而“玉楼春”的正体,首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上面的“中”直接用律句平仄替代),而第二句依然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这两句平仄是相同的,没有遵守相对的原则,而且尾字为仄声。第三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和第二句相对,也没有相粘,并且是以平声断句,第四句却又与第三句相对“仄仄平平平仄仄”,以仄声结尾。
下片是一样的。
我们前面说过了,不守格律即为古体诗。所以这其实就是一首七言八句的古体诗,只不过附在“玉楼春”这个曲子下面,而后来文化人根据这个平仄填出来的作品,都能很好地满足“玉楼春”的演唱,因此这些词牌作品就都被命名为“玉楼春”。
词牌就是某种定式的,不遵守格律诗格律,却遵守律句格式和对应音乐独立平仄规范的作品,是从古体诗变化而来。
诗词同源,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文章插图
至于其他变体,无非就是在演唱的时候,觉得某个地方换个音调唱起来也好听,所以换了那个字的平仄,或者换了句子平仄关系,在有音乐的时候,这些调整都是正常的,所以才会被称为“变体”。
平仄之外,相对于律诗,古体诗不要求对仗,所以“玉楼春”也没有这个要求。
除了格式上的区别,“玉楼春”作为双调词牌,在文法上会以上下片为分割,这和七律的“起承转合”又完全不同。我们写七律,是要一气呵成,把一件事、一处景、一份感情流畅、起伏、完满地表达出来。
而在双调词的创作中,就很可能以上下片作为写景、叙事、抒情的分割点,写作手法就更加复杂。这同样是作为演唱体的重章叠唱的特色,和吟诵体格律诗的区别非常明显。
七律是格律体,有固定的规则遵守。
“玉楼春”是律古中有特定的平仄结构作品,以能顺利在“玉楼春”乐曲下演唱为准则。
《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词牌多变体,却不能出律?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