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岁作出一诗被赞为神童,父亲看后:将来此女必失德,送出家吧
文章插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话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每每读到这首词,脑中只有两个大字:才女。的确,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从古至今,一直成为学习的正面教材。
说到李清照,大家更多的印象便是才华横溢,更有“天下第一才女”之称。像李清照一样,对于有才之人,一般家庭都是惜之重之,更是引以为傲,下功夫培育得更加出彩。
【她6岁作出一诗被赞为神童,父亲看后:将来此女必失德,送出家吧】但今天要讲的这位才女却待遇大大不一样,她是一个因为文才出众而被父亲赶出家门的女子,她便是唐代诗坛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才女——李季兰。
文章插图
李家有女初长成唐代730年,城中著名的富商李家喜得一女,取名李冶,字季兰,对于小宝贝的到来,全家人都很欣喜,自古以来女儿都是父亲的小棉袄,李父亲更是对这个小棉袄疼爱有加。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季兰也一天天长大,跟同龄姑娘不一样的是,李季兰天生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诗词歌赋方面更是展露头脚,这除了父亲从小的培育外,更多的是李季兰的天赋所致。
而正是这种天赋使得她过了与他人大径相庭的一生。在李季兰六岁时,正值孩童最天真烂漫的成长期,却无情的被父亲逼迫去道观出家。老话说得好:虎毒还不食子呢,那究竟父亲为何如此能如此狠心于此?
文章插图
原来,像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一样,李季兰也早早地显露了自己的才华,小小年纪便出口成章,更是在六岁时跟随父亲在蔷薇边上吟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的诗句,旁人都为之喝彩,赞扬李季兰的天赋,称赞她为神童。
而一旁的父亲却脸色大变,因为这是一首描述待嫁女子的愁乱心绪,而此时的李季兰仅仅只有六岁,而且长相也出众,越发水灵。所以父亲认为:“这是一首不详的诗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心绪,长大后也恐为失行妇人”。
而“架却”谐音“嫁却”,更是让父亲恼怒不已,于是在回家后便不顾夫人的反对执意要将李季兰送到道观,希望她能静心寡欲。
文章插图
预言成真 本性未改李季兰的母亲起初是抗拒的,这不是将女儿的一生都断送了吗,可是终究敌不过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只得顺从了自己的丈夫,李季兰的父亲。美名其曰将李季兰送去道观是洗涤心灵,使其静心修养,实则就是为了避免日后失德将其逐出家门。
而父亲的如意算盘终是打错了,李季兰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放荡不羁起来,而父亲的担心也成真了。不论父亲做了怎样的准备,其女失贞的预言还是成真了。
本就生性浪漫、潇洒不羁的李季兰没有了家庭的管束与正确的指引,很快早熟的她更是展现出自己的风貌,先是对已为和尚的释皎然一见钟情,随后经常借着探讨诗词歌赋的由头向释皎然靠近。
文章插图
释皎然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也是位著名的词人,所以两人的往来便顺理成章,仿佛相见恨晚的知音,探讨诗词歌赋也不亦乐乎。
随之而来的便是李季兰的表白,某一天的午后,李季兰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诗词去找释皎然,看到他不在便把诗词放到了释皎然的桌上,后者回来后看到顿时脸色大变,原来这是一首情诗,里面有一句是“欲知心里事,请看腹中诗”,并借用了鱼传尺素的故事直接委婉表白。
而后者当时一心皈依我佛,所以无情的拒绝了李季兰。可李季兰并未因此伤心不已。而是转身将这份爱意投向了更多的人。
- 余华:我当年唯一讨厌的作家是鲁迅,直到36岁才幡然醒悟
- 76岁老翁用剃刀自杀,只为坚持自己的思想!
- 文徵明76岁行书《重题金焦落照图诗》
- 怎样才能制作出‘苍劲古朴’的枸杞盆景
- 他16岁画圆珠笔画成名,如今改画油画,大家表示无法欣赏
- 史上唯一“一诗成名”的女诗人,此诗虽平平无奇但却无以替换
- 70岁农民作出《咏鸡》,仅靠18字获1万元奖金,引来网友争相模仿
- 他创作出超写实的沙雕动物,一头用沙子堆成的公牛,引起轰动
- 李清照46岁的一次闪婚闪离,让她内心遭受10000点伤害!
- 博物馆悬赏:识一个字,给十万块,一个16岁少女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