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赴千里之外的敦煌
文章插图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
叶文玲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6月
□叶文玲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要想去敦煌,兰州是必经之地。黄河在兰州穿城而过,河边的景物一无生气,在完全冻结的河段旁,除了间或出现的一辆取水的木轮车外,完全感觉不到这里的人烟生气。
大街上行人稀少,那些穿着破旧的棉絮袍子或将羊皮大氅反穿的赶车汉子,都将脖子紧紧地缩着。
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兰州郑重举行。副主任常书鸿当晚回到他所住的励志社时,掏出一本巴掌大的黄皮笔记本,记下了第一页工作日记。
写完了当天所决议的事项时,他的心情骤然沮丧起来。
他没有料到:对于研究所所址的设立,委员会成员与他竟有这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人主张放在兰州,当他提出要设在敦煌时,会上竟一时冷场,大家都像哑了似的。
他把全体与会者都扫视了一遍,尽力克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以平和的口气说: “兰州离敦煌有一千多千米,这么远,怎么搞保护又如何搞研究呢?要完成这项使命,我们是非到敦煌去不可的!”
会场更像下过冰雹似的冷了,除他之外,所有人的脸上都挂起了冰霜。
常书鸿装作没有发现这种情形,就国内外对敦煌艺术的呼救情形,作着热烈的分说。
可是,这些老奸巨猾的官员们,马上打起了哈哈,有人立即岔开话题,对巴黎风光问这问那,好像他们此来开会商量,就是准备去那边观光旅游一番。常书鸿终于明白:除他之外,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到敦煌去。
写着写着,常书鸿的笔停了。怎么办?在这里又成了孤家寡人!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是向上边反映,他停下书写笔记,立即给于右任院长写信。
于右任作了回复,同意他的设想:研究所应该设在敦煌。
委员会的成员,一个个脸拉得更长。天高皇帝远,对于他们来说,于右任的话可听可不听。更有一些人,一提起塞外戈壁,一说要到千佛洞,便谈虎色变。至于常书鸿说要在那儿安营扎寨作长期打算,他们便用怨恨的眼光望着他,好像他是存心要陷他们于万丈深渊的不良之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常书鸿原先指望的计划和工作要求、人员配备、图书器材、绘画材料等,就如清光可人的月亮悬在了半空。
日子一天天过去,没有一个人合作,没有一个人愿去。
常书鸿心急如焚。绝望感使他像着了魔似的,追寻每一个碰见的人,就像祥林嫂整日喃喃她的阿毛,他对凡是与他搭话的人,开口就是: “你想不想去敦煌? ”
搭话者若是知情识理的,就以礼貌的态度婉谢,而遇上另一些人,便以怪模怪样的眼神看着他,好像看一个得了呓语症的病人。
到敦煌去,就这么难?常书鸿的心又像泡在了醋缸里,一天天酸起来。
愈是这样,他愈是铁了心肠:哪怕只剩我一个人,我也要去敦煌!
他给陈芝秀写信,只字不提自己的艰难,满纸话语除报平安就是表达对她和两个孩子的思念。
这一天,他从公路局资料室拿着一卷资料往外走时,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常老师,是您呀!真对不起! ”相撞的那个人大叫, “我是龚祥礼,常老师,您一定记不得我了,我是您的学生,国立北平艺专的学生。 ”
常书鸿依然是“中魔”的话语,一开口便是: “哎,对不起,龚祥礼,我不认得你了。我是为敦煌到这里来的,我想问你,你愿不愿意到敦煌去?跟我到敦煌去? ”
- 颜建国:飘在时光里的花香儿—读李慧诗集《时光之外》
-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献过的计谋当中,有阴狠毒辣的计策吗?
- 徐志摩母亲过世后,陆小曼穿孝服千里奔丧,却在半路被公公拦下
-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除了无后之外还有哪2个不孝呢?
-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李白的侠气源自哪里?
- 原配带3个孩子寻他,他却跑千里寻她,闭门不见留下8字让人感慨!
- 《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哪一幅画得更逼真故宫之宝
- 寄生草 宋宵因自由诗词
- 率领五百骑兵,千里奔袭擒贼首,辛弃疾献给南宋朝廷的“投名状”
- 除了玉皇大帝之外, 道家神话里还有多少位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