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落榜后,王阳明都干了什么为何有人称他天才,有人骂其狂妄
【科举落榜后,王阳明都干了什么为何有人称他天才,有人骂其狂妄】王阳明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更是当朝科举状元,所以不管王阳明心里怎么想,整个王家都希望王阳明能够在科举上有所建树。虽然这与王阳明内心深处的意愿相悖,但王阳明还是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于是,从妻子诸氏所在的江西回到余姚后,王阳明便开始了研读经史子集,以备战科举。
文章插图
在这种天赋的加持下,王阳明参加浙江省的乡试,顺利高中举人,取得了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这对于王家人来说是个非常大的喜讯,因为从小心思就不在科举之上的王阳明,由此便正式踏上了科举入仕的道路,而且到目前来看,路走的还很顺利。
文章插图
然而,令王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阳明科举的坦途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第二年,王阳明赴京参加会试,不知是思想过于超前还是准备确实不够充分,王阳明名落孙山。当然,这在科举之路上非常常见,毕竟每年录取的就那么多人,何况这一年王阳明才二十二岁,而有的人年过四十还没有中举人呢。对于落榜这件事,王阳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他本来就志不在此。不过由于他老爹王华的影响,还是有很多人过来安慰王阳明。这其中就包括当朝内阁首辅李东阳。作为明朝文臣的首领式人物,李东阳语重心长的给王阳明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
文章插图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面对李东阳这样的人物,肯定是先表示感谢,然后说一些不敢班门弄斧之类 话,定然不敢真的当场作赋。然而,王阳明则不同,他听了李东阳的话后,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文章。众人看后都惊呼王阳明为天才,李东阳也对其连声夸赞。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王阳明的行为表示愤怒,认为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科举会试三年一次,不管外界对王阳明如何评价,王阳明只能耐住性子再等三年。然而,三年后,王阳明参加会试再次名落孙山。对于这次失败,根据《王阳明年谱》记载,这是上次当场做文章埋下的祸根,因为有人认为他太狂妄,不愿意让他中举。
文章插图
反正不管如何,事实就是王阳明连续两次名落孙山。应该说对于任何读书人来讲,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王阳明却微微一笑,表示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换成大白话就是,世人都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后自暴自弃为耻。其思想之奇特,已经可以初见端倪。两次落榜的王阳明没有继续留在京城备考,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余姚,而且在龙泉山寺成立了一个诗社,经常约三五个好友,一起吟诗作乐,过起了逍遥快活的日子。布政使魏瀚经常以身负大才自居,致仕以后经常与王阳明一起下下棋,作作诗,但每次佳句都出自王阳明之口,最后竟然主动说“老夫当退数舍”。
文章插图
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王阳明从开始就将目标定位为成圣,所谓科举只不过是“顺手而为”,能成则更好,不成也没什么遗憾的。这种心态让王阳明能够非常从容的对待连续两次落榜这件事。再想想上学时那篇《范进中举》中主人翁,毕生的目标都定在了科举这条路上,最终反而为其所累。所以,人生的格局还是要大一点,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点,只要这样,面对各种起伏跌落才能做到荣辱不惊、泰然处之。资料来源:《王阳明年谱》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被誉为“诗鬼”的他,只因所谓的避讳,不得参与科举
- 王阳明的忠告拉开人与人距离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这两个字!
- 王阳明男人欲想成大器,没钱没人脉不可怕,只需修炼这4字真言
- 王阳明:马上安天下,马下著文章,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 王阳明的人生践言年轻人想要成功,做到这2点,早晚成大器
- 水浒传5大高手战斗力排名林冲落榜,卢俊义仅第四,第一太强
- 高考差两分落榜清华,母亲心有不甘重查试卷,卷上11字打醒了她
- 为什么上千年来文科举备受尊崇,而武科举却被人遗忘
- 成语“过河拆桥”的出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跟科举还有很大关系!
- 王阳明“2不管,3不问”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