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血液科」中医如何看待骨髓瘤的治疗


前言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 , 许多骨髓瘤患者在进行以西医为主的化疗同时还积极咨询中医的治疗 。 而在硼替佐米 , 来那度胺 , 伊沙佐米依次进入医保后 , 许多患者开始询问 , 需长期使用药物维持(如来那度胺 , 伊沙佐米)的同时能不能吃点中药调理身体 , 中医到底有没有效果?在这里 , 小编来为各位患者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对于骨髓瘤的治疗的相关情况 。
01 中医对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看法
中医古医籍中有“骨痹”、“虚劳”、“腰痛”、“骨蚀”等病名记载 , 应以《内经》 提到的“骨痹”最为接近骨髓瘤 。 《素问·刺节实邪篇》:“虚邪之中人也 ......其入深 , 内搏于骨则为骨痹 。
发病机制
中医学者认为:此病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先天体质因素 , 包括遗传学因素) , 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长期劳累、生活紧张 , 或久病伤肾、年老体衰等后天因素) , 肾精亏虚(人体免疫机制出现问题) , 督脉虚损(任督二脉之一 , 起自小腹内胞宫 , 下出会阴部包含整个脊柱) , 风寒湿毒之邪(人体虚则寒 , 寒则湿 , 湿则凝 , 凝则堵 , 堵则瘀 , 瘀则瘤)或风湿热毒之邪(气血逆乱 , 阴阳失调 , 经脉痹阻 , 邪毒亢胜 , 脏腑亏损 , 肝肾亏损) , 侵袭机体 ,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 痰瘀内生(痰、瘀确为许多怪病、疑难病之源) , 痰瘀邪毒互相搏结(瘀血内生 , 阻滞气机 , 气滞而痰生 , 也可致痰瘀互阻 , 二者相互依附 , 交结难解 , 各种疑难怪病随之而生 。 ) , 痹阻经络 , 侵蚀骨骼而发病(痹病是正气不足 , 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 , 引起骨骼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变形) 。
「医脉通血液科」中医如何看待骨髓瘤的治疗
本文插图
02 中医病机的特点
中医看来 , 西医强调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和组织器官的浸润破坏及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 , 关注的是瘤细胞的致病作用 。 而中医则权衡正邪之间的关系 。 中医强调是否发病 , 要分析邪、正之争之结果 。 要辨证地看待正、邪、虚、实的相对性 。 正虚不足与邪实过盛 , 构成了标本缓急 。 虚实互相交错的复杂病机 。 要须洞察于此 , 方能做到辨证之准确 , 这恰恰是中医认识本质的特色与优势 。 简而言之 , 例如在西医应用万珂为主的化疗时间上 , 化疗前 , 化疗间歇 , 维持时 , 不同的时间阶段患者的正邪间的关系均不相同 。 前期需要增强化疗效果 , 间歇期需要减少化疗毒副作用 , 尽快恢复造血功能 , 维持期需要提高患者免疫力 , 清除剩余毒邪 , 因此需要分期辨证治疗:
化疗前期:邪盛者 ,以解毒 , 化痰瘀 , 止痛 。
化疗期间:健脾益气 , 和胃止呕 , 益肾护髓 。
化疗间歇期:健脾益肾 , 补髓壮骨 , 兼清毒邪 。
「医脉通血液科」中医如何看待骨髓瘤的治疗
本文插图
03 化疗后平台期的中医治疗心得
梁冰老中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血液病专家 。 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对血液病的中医诊治有着深厚造诣 , 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 。
「医脉通血液科」中医如何看待骨髓瘤的治疗
本文插图
梁老师提出 , 当骨髓瘤病情处于非进展期 , 或进入平台维持期患者 , 临床以肾虚为主 , 邪毒不甚 , 若表现为腰背冷痛 , 四肢不温 , 面色萎黄 , 头晕乏力 , 下肢浮肿 , 心悸失眠 , 舌质淡 , 苔白 , 脉细滑者 , 偏于肾阳不足者施以温补肾阳 , 多选用熟附子、肉桂、巴戟天、杜仲、细辛等药物;下肢浮肿者加用山药、法牛夏、五味子温肾利水;若虚烦不眠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者 , 偏于肾阴亏虚施以益肾活血饮加天门冬、 夜交藤、 太子参、 生地黄等合交泰丸(肉桂、 川黄连)交通心肾 , 安心助眠;根据患者耐受程度 , 可在上方的基础上酌情配合使用含有雄黄的中成药以毒攻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