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郎佳子彧以自己形象为创作题材的作品
文章插图
作品《巾帼》
文章插图
工作中的郎佳子彧
文章插图
作品《火神》郎佳子彧
年龄:26岁
身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海淀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他的故事
在新媒体时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面人郎”第三代传人、春喜工作室创始人、北大“宝藏男孩”、《最强大脑》人气选手……这是“95后”郎佳子彧的多重身份。这位被粉丝评价为“又man又刚”、身高一米九的大男孩,是一位年轻的手工艺人,他以家族“面人郎”传承的国家级非遗手艺为业,在新媒体时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
现场展示
冰墩墩面人受欢迎
外宾让他“开价”
“还能再做一个面人冰墩墩吗?我有一对双胞胎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今年冬奥会期间,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体验面塑制作时想要一对“冰墩墩”的短视频火了。给摩纳哥亲王制作冰墩墩面人的,正是郎佳子彧。
冬奥会期间,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展厅共设6个非遗展台,“面人郎”是其中一个。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郎佳子彧给各国元首捏了十几个冰墩墩,冰墩墩面人成为展台的一大“宠儿”。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对郎佳子彧的面人教学产生兴趣,在和郎佳子彧学捏面人过程中,还与他分享了一段冰墩墩的故事。“巴赫和我讲,一般(关于)吉祥物的会都要开很长时间,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但是冰墩墩一拿进来,2分钟大家就决定是它了,都很喜欢。”郎佳子彧说。
“冰墩墩还是比较简单,几分钟就能捏好一个,因为就是几个几何图形。”从4岁就开始学捏面人的郎佳子彧,将自己熟练精湛的手艺活儿通过冬奥平台展示,甚至有外宾让他“开价”。“比利时大公非常匆忙地到我摊位,和我说‘我马上就要上去开会了,但是我特别想要你给做三个冰墩墩,我等下就下来拿。你能告诉我要支付多少钱’。”郎佳子彧回忆道。
在冬奥场合,面人技艺如此受欢迎是种什么感受?“说实话,我其实不那么在乎外国元首们对面人有多喜爱,我更希望我们国人很喜欢它。我不希望大家是看到中国的传统工艺‘连外国人都喜欢’之后,我们自己才去喜欢。”这位年轻的非遗传人对于不少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见解:“我很不喜欢‘你看,连外国人都喜欢’这样的说法,我们自己的传统工艺,自己首先要热爱。”
实际上,捏奥运会吉祥物,已经不是郎佳子彧的第一次经历了。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曾做过一套轰动一时的奥运福娃面塑,引发过不小关注。
“95后”“北大毕业”“国家非遗传人”“最强大脑选手”这些元素齐集于郎佳子彧一身,他用自己的方式做非遗传承,重新诠释和表达这项传统工艺。“可能大家觉得我本身就是一种‘冲突’,在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但却是个很年轻的人在做,然后又有比较高的学历,这是对刻板印象的打破。”郎佳子彧说。
职业规划
走过至暗时刻
转换自己的“人生跑道”
去年春节后,郎佳子彧成立了传承“面人郎”为业务的春喜工作室,而后他的两位同学加入,三个大男孩每天一边“玩”一边工作,在“玩”中想点子,在工作中也享受“玩”的乐趣。大家既做着“面人郎”的传承工作,又做着新媒体工作。作为创始人,郎佳子彧既捏面人又录Vlog,频繁跑合作活动、开发文创产品。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室运转得比较成功,也有不少收获。
现如今的“光鲜”,对于4年前的郎佳子彧,对于刚大学毕业、面临未来选择的他而言,完全是两种境地。“2017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想着要么去当公务员,要么就考本校(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结果考研没考上,公务员也都被淘汰了。这段经历对我打击巨大。我原本在学校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但毕业时真的混得很惨,既没学上,也没工作可以去做。”回忆起这段“黑暗时光”,郎佳子彧现今已经可以当个玩笑来说。
原本计划重返母校考研,但就在重新打开复习资料的那一刹那,郎佳子彧决定转换自己的“人生跑道”,“我觉得我不想学了。我想了一下自己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事情,还是捏面人、研究中国传统工艺。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查了一下哪所大学可以接收传统工艺专业,就决定考北大艺术学院。”郎佳子彧回忆说,这一切,都在那个宿舍、那天下午发生,“挺戏剧化的,我从来不是学霸,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上北大,但在那一刻我真正想清楚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 中国文化|艺术家+文化地标《京·粹》展现北京魅力
- 中国画|冰雪山水画的新境界(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卡内基|青年钢琴家田佳鑫:用“西方乐器之王”讲述中国故事
- 陈望道|“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全国巡展首站亮相北京
- 中国画|历代名家杏花图,心中万点柔情荡漾
- 中国绘画史|《扬州八怪题画诗考注》研讨会举行
- 短道速滑|小伙用叶雕记录中国选手夺金瞬间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