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三 )


徐冬冬说:“了解节气,不是光背知识,而是要将自己置身大自然中,观察和适应大自然,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小孩子从小和家人接触这些,也会记住、理解。我们现在过的是城市生活,有些人说,孩子们对节气物候都不了解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应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开新花。”
节气不只是“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不应只作为“遗产”被保护起来、束之高阁,或者只是被当做一种“养生话术”。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获得价值并重生,是我们当代人应更深入思考的。
为此《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不仅以72篇文章来细致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还特地收录了与几位学者做的长篇对谈,分别是作家王蒙、气象学家丁一汇、哲学家陈来、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各自从不同角度对节气文化给出了思考和阐释,也非常有启发性。
丁一汇院士认为,我们的老祖宗在3000年前就能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也是科学和准确的,同时为历史平均气候提供了一个坐标,以此为参照系,可以判断和研究数千年来气候的变化。这是节气在当今气候学中的一个重要意义。它完全能够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譬如竺可桢先生提出的物候学,就是古今智慧的接轨。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文章插图
哲学家陈来指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正是天道的展开,也体现了它的规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说明天道的变化是有节次的,是周而复始的。人的生活便要依照、要适应整个宇宙之道所给予你的这种节次。
七十二候中也有个别内容,一般被视为不科学的,如“鹰化为鸠”、“腐草为萤”等。这些反映了古人思维的局限,但在与薛其坤院士的对谈中,读者或许能获得新的启示。现代科学表明,事物由原子、分子构成,从这个层面上,鹰与鸠、腐草与萤等不同生物的构成也并非没有相通之处。薛其坤还谈道,无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量子物理,都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建立中国现代的科学体系,同样需要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来支撑。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文章插图
秋分二候 蜃虫坯户正如作家王蒙在本书所谈到的,七十二候,是天文观,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地理观,是季节与气候的时间观,又是农业生产、农业文明观,更是中国人的生命观,是自然观,是世界观,是宇宙观,是自古弥留的乡愁乡情,是对于神州大地的赞美与亲近,是对各种生命现象的关注、兴味、好奇、想象与富有好生之德的价值观。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文章插图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玉瑶
流程编辑:u029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