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那些让外国友人欲罢不能的中华“碳水小吃”

冬奥间隙,马耳他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在比赛间隙吃豆包的消息迅速走上了媒体热搜。虽然珍妮斯·斯皮泰里的冬奥之路并不顺利,但她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引发了许多中国网友的关注和共情。
其实近年来,除了豆沙包,煎饺、馒头、小笼包,手抓饼、螺蛳粉也都曾征服过外国友人,甚至跨越国境,火到海外。
武打巨星李小龙最爱的“中国肉面包”
看到“马耳他运动员爱吃豆包”的消息,网友王女士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期的外教老师David。
David来自美国,虽然中国的大学食堂菜品非常丰富,但David和许多中国学生一样,也喜欢去学校附近的“美食一条街”(俗称“脏摊”)搜刮最便宜最本地的味道。而其中,最让David欲罢不能的美食,就是小笼包。“一盒8个,皮薄肉香,一咬开满满的汤汁流入口,十分鲜美,David天天早上去买。曾经有一段时间,考虑到卫生安全问题,学校禁止外食,但David仍然觉得脏摊的东西最好吃,甚至结束任教回美国前,还买了一份带在路上吃。”
螺蛳粉|那些让外国友人欲罢不能的中华“碳水小吃”
文章插图
小笼包,这种来自中国江南的点心在国外的名气的确非常大,外国人很喜欢吃这种包裹着美味馅料的精巧面食。“在美国中餐馆都能吃到小笼包,味道还挺正宗的,纽约的唐人街还有上海南翔小笼。”曾在美国从事汉语教育的王安迪介绍道。
在上海地区,小笼包正确叫法是“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同时驰名海外,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设分店,并曾被《纽约时报》推荐“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美国前总统克林、加拿大前总督纳蒂欣等均曾慕名品尝过南翔小笼。
螺蛳粉|那些让外国友人欲罢不能的中华“碳水小吃”
文章插图
上海南翔馒头店。 维基百科 图
然而有意思的是,小笼包在被西方真正翻译成“Xiaolongbao”之前,有很多有趣的译名。据说早在50多年前,中国移民把小笼包带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语菜单上,小笼包的名字是 “中心加肉的中国面包”。由于美味可口,有的西班牙餐馆或酒吧也出售类似中国小笼包的食物,但被叫做“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
1990年代后,中国移民大量进入西班牙,中国饭店也开始增多,小笼包成了中餐馆必备的主力食品。在菜单上,小笼包时常被写成“小龙”或“中国小龙”,有的店家为了招揽生意索性将小笼包写成英文名“Bruce Lee”(李小龙),解释成“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让人忍俊不禁。
日本的“煎饺情结”和“疯狂的馒头”
在日剧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节,深夜,一名上班族走进街边的居酒屋,向老板要了一杯生啤、一份拉面煎饺套餐。没错,拉面配煎饺,听上去有些“奇葩”,但是在日本,饺子通常作为配菜,而不是主食。
中国饺子文化非常丰富,有水饺、蒸饺、锅贴、炸饺子等等,配馅更不要说了,多种多样,但“固执”的日本人最钟情的只有一种——猪肉卷心菜馅煎饺,佐以酱油、醋和辣油。
螺蛳粉|那些让外国友人欲罢不能的中华“碳水小吃”
文章插图
在日本,饺子通常作为配菜,而不是主食。
据说,日本人吃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在《舜水朱氏谈绮》中记载,明代儒生朱舜水于1689年将鸭肉制成的饺子(当时被称为“福包”)送给了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由于曾任黄门官,因此也被称为“水户黄门”)。顺便说一句,水户黄门还是第一个吃拉面的日本人。
明治时代,随着肉食禁令的解除,当时的中国餐馆已经开始供应饺子,菜单上用中文发音标注,并添加“猪肉煎馒头”等解释,但并未在一般家庭中普及。二战后,大批归国人员把中国东北的饺子文化带入了日本,据说因为没有锅,于是用铁板代替,日式煎饺开始出现,东京也不久出现了专门的“饺子店”。后来随着冷冻食品技术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促进了饺子的发展。如今,“饺子的王将”与“大阪王将”是日本两大主要的饺子餐饮连锁店。
在静冈县滨松市,饺子还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乡土料理。而栃木县宇都宫市更是全日本消耗饺子最多的地方,宇都宫车站前竖立了一尊著名的饺子雕像。每年 11 月上旬,宇都宫中心街区还会举办“宇都宫饺子节”。
除了煎饺,另外一种“碳水食物”也备受日本人喜爱,那就是馒头。关于起源,有一种说法是,1241年(日本仁治二年)曾在南宋留学的僧人圆尔在福冈博多一带化缘时,向一直对他很亲切的茶馆主人传授了馒头的制作方法,并赠写了一块“御馒头所”的招牌(现存于东京赤坂的虎屋菓子资料室)。当时的馒头多半是加入了砂糖的甜馒头,或者加入了酒糟的清酒馒头,后来又融入日式传统点心的制作技艺,慢慢演化成了日本和菓子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