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京剧演员王珮瑜曾经说过一句流传颇广的“豪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最近的两个破圈案例,可成为这句话的最新印证:爆款游戏《原神》中的新角色云堇上线,为京剧圈了一波全球粉,到目前为止,云堇唱段《神女劈观》在B站播放量超过1700万,在YouTube上的观看数超过460万;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五名00后女生,以京剧唱腔演绎古风歌曲迅速成为网红,仅《探窗》一首的短视频播放量就超过5000万,网友留言“老祖宗的快乐我懂了!”
而如果把“京剧”换成“戏曲”,则还可以加上B站晚会上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和流行歌手梁汉文合作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推广曲《待你归来》,天南地北的网友在弹幕中留言“一秒入坑”“爱上了粤剧”。
文章插图
然而,这些案例的出现,在推动戏曲破圈的同时也往往伴以圈内“不够戏曲”甚至“毁戏曲”的批评,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近年来,如何推动戏曲抵达那些还不知道自己喜欢戏曲的人,是戏曲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不够戏曲”也好,“毁戏曲”也罢,其本质是一种从自我出发的判断,而破圈所需要的,恰恰是从对方出发的视角,是要以圈外感兴趣的方式将圈内的东西推出去。从这个角度来看,戏曲要更好破圈,首要一条或许是:破业界陈见。
比如,是不是一定要连须带尾原汁原味地呈现?
对于一些破圈案例引发的争议,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提出了“本体传播”和“要素传播”这样一对概念。所谓“本体传播”,具体到戏曲的语境中,就是目前戏曲界主流所秉持的,认为无论通过什么媒介,戏曲都应该以完整的形态呈现于大众面前,不仅要唱念做打齐全,服装道具也要规范;而目前出圈的几个案例,则更多是一种“要素传播”,即本着尊重戏曲的大前提,提取戏曲的唱腔或者表演形态,将其融入到另一种文化样式中,比如京剧大师裘盛戎之孙裘继戎的《惊·鸿》,以一支呈现梦境的现代舞串起了昆剧、秦腔、评剧、川剧、河北梆子和京剧六个剧种的经典剧目片段,玩出了“戏曲串烧”的新花样。
文章插图
尽管屡屡受到来自业界的质疑,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推动戏曲出圈这件事上,“要素传播”的能效更高。笔者观察到这样一条很有意思的传播链:很多网友被《待你归来》“安利”了电影《白蛇传·情》,而电影《白蛇传·情》又让同样由曾小敏主演的同名粤剧在全国不少城市巡演时都一票难求——其中有一些还是粤剧此前未曾涉足之地。
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对新一代文化受众而言,要跨过欣赏门槛直接进入完整的戏曲审美系统内部并不容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往往因为无法接受戏曲的锣鼓点而对其望而生畏),更在于随着表演场所从曾经的勾栏瓦肆广场市井转移到后来的茶楼戏园再到今天的现代剧场,戏曲其实已经离日常非常遥远,必须为它找到一种新的应用场景,使其重回日常生活场域,重建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只有这样,戏曲才能够重新被看见,或者说被发现。而“要素传播”之所以有效,正在于此。
文章插图
也许有人会问:被看见之后呢?
这里就要引出关于戏曲破圈的第二个陈见:是否只有将圈外人引向剧场成为戏曲观众,才是成功的破圈?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尽管近年来戏曲与游戏的联姻并不少见,但主动的一方往往是游戏公司。一家戏曲院团的掌门人告诉笔者,他们曾经邀请一些up主到剧场看戏并制作短视频,但并没有为演出带来更多的年轻观众,这多多少少打击了他们进一步尝试的积极性。
院团积极性受挫背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戏曲破圈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弹幕上齐刷刷的“DNA动了”就是答案之一。它提醒我们,戏曲除了是一种具体的文艺样式之外,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当它通过“要素传播”的方式在今天的大众文化场域被重新看见和发现,是可以激活镌刻在受众基因中的文化记忆并由此真正扩大传统文化辐射半径的——而这无疑将成为戏曲未来发展最为坚实的土壤。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柳绵|苏东坡是如何一步一步寻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命归宿的?
- 丹麦式|如何选酸奶?看成分别看价格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图书馆|文化观察丨利用文旅、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文化场馆如何发力?
- 博物馆|俄军登陆乌克兰敖德萨 藏有“最伟大海景画家”作品的博物馆安全如何?
- 曹雪|这只“墩儿”是如何出圈的
- 白瓷|盖碗、玻璃杯、紫砂壶,冲泡绿茶、白茶、红茶,我该如何正确选择
- 山东|好品山东丨170余种、500吨食材……山东如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舌尖上”的保障?
- 海上生民乐|持续破圈,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不断开启演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