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这些"潜规则",你确定知道吗?


超市里的这些"潜规则",你确定知道吗?
文章插图
你知道这些小常识吗?
你是不是常有这样的经历:只想在超市买几样简单的食物,结果逛了一圈下来,发现多买了好多东西,回到家后,又后悔不已。或者,你是否曾被超市的灯光迷惑,买到并不新鲜的食材?快来“擦亮双眼”,识破超市里的“潜规则”!
灯光下的食物看起来更新鲜?
商家们喜欢用灯光来衬托食物的色彩,使它们看上去更新鲜。比如,有些超市会特意选择用红色灯光照射肉类,用绿色灯光照射蔬菜,用橙色或黄色灯光照射水果。这样使得食物看起来更新鲜,也更诱人。所以,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时千万不要被灯光迷惑。
外表漂亮的蔬果未必最好
对果蔬的外表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小毛病是很正常的。长得很难看的西红柿可能汁多味浓,有疤痕的苹果可能味道更好。
要知道,有的水果外表很漂亮,可能是因为花了更长时间在“装饰”上。打蜡、上色这些“小伎俩”虽可能让水果的外表加分,但也会增加更多不安全因素。
买瓜果时最好挑完整的
不论是在超市还是果蔬摊,都要选完整的瓜果,不要买切成一半的西瓜、南瓜、冬瓜等。因为它们有可能是去掉了腐坏部分后再重新加工包装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另外,超市里被切开的果蔬也更容易变质腐坏。
注意食品生产日期
刚上架的奶制品通常摆在货架较靠里面的位置,而摆在货架最外面的奶制品,生产日期常常都不是最新的。
这是因为上架者的习惯问题,也因为大多数购物者都会习惯先拿最外面的货物。
因此,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日期。
买生鲜蔬菜最好早上去
根据超市的进货规则,大部分连锁超市都是在夜晚或者凌晨将生鲜蔬菜补充到位,比如一些鲜活鱼类、贝类和蔬菜等。所以,想要买到超市最新鲜的食材,就尽量早上去。
大包装的并不一定更划算
我们经常看到超市宣传“天天巨惠”“几公里内最低价”等口号标语,其实这是商家利用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商家将一小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定低,让我们产生这家超市所有商品都很廉价的心理。
超市里的这些"潜规则",你确定知道吗?】此外,“买得多比买得少更实惠”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买大包装不见得比买小包装划算。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