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王陵|暴雨冲出“金村”天子墓 国宝流散成中国考古之殇

失落的金村:一段跨越百年的考古故事
本报采访人员桂娟、袁月明
《吕氏春秋》有云:“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在洛阳博物馆第一展厅,就有这样一件窃曲纹铜鼎。与一众造型繁复、纹饰华丽的青铜器相比,它看起来也许不够“亮眼”,表面仅有少许线条点缀,一鼎腿上方还有裂痕。
“东周王室衰微,国库不丰,导致鼎壁造得太薄,这才出现裂纹。”每每讲起个中缘由,讲解员言语间难掩唏嘘。
但硕大的器型,仍无声昭示出几分独属于王者的赫赫威仪。
这件窃曲纹铜鼎又被称作“金村大鼎”,来历不凡。它是目前为止国内仅存的三件确认出土于洛阳金村大墓的文物之一。
提起金村,你可能并不熟悉。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乍看之下不过是中原大地上一个稀松平常的村子。因距离白马寺不远,偶尔有游客途经,或许会匆匆瞥上一眼。
可对于中国考古界而言,“金村”这两个字却意味着一段充斥着悲愤与伤恸的记忆。
“一组在地下深埋千年的东周王陵,在一段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里,不幸遇上一群野心勃勃的外国文物盗贼,由此引发一场空前的‘文物浩劫’。”日前启动的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牵头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感叹,“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夜不能寐、扼腕叹息……”
金村有“金”,暴雨冲出东周天子大墓
要说金村名字的由来,上了年纪的村民通常会讲出两个“非官方版本”。
有人说,很久之前有一段时间,村子里但凡翻耕土地或者拆屋盖房,就能时不时挖出金元宝、金罐子、金酒杯之类的物件儿。“村里有‘金’!”这说法一传十、十传百,“金村”的名字便渐渐叫开。
还有人说,这村子是“金銮殿上的村子”,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历史上一直是群雄逐鹿的地界。传说村子下面有条“龙脉”,每到雷雨交加的天气,地底下就会传出一阵又一阵的隆隆声,似金石相击,铿锵作响,“这是‘龙脉’在跳动哩!”
村里还有个古怪的“串井”现象。从地理地貌上看,金村地下水位并不低,打井本该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村里长期以来只有3眼老井能稳定供水。若是打上几口新井,有的明明头一天还水源充足,第二天却一下子滴水不剩;而有的原本无水,却能一夜之间被灌满,甚至溢出井口。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
一直到1928年,金村地底下隐藏已久的“秘密”,才被一场暴雨冲开。
夏秋之交,金村遭遇连续数日的滂沱大雨。许是禁不住雨水冲刷,村东头的农田突然下陷,“轰”一声,塌出一个巨大的坑洞。
“这是老天爷降下的‘天坑’!”村民们先是惊恐万分,笃信这是预示着厄运和灾难的异象。
东周王陵|暴雨冲出“金村”天子墓 国宝流散成中国考古之殇】也有胆子大的禁不住好奇,便结伙进洞探一探。这一探不要紧,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有人:淤泥里竟然有状似编钟的东西。
众所周知,“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当地人很快意识到,这被暴雨冲出的“天坑”,其实是一座古墓的入口。从洞口规模估测,墓葬本体肯定不会小。
有村民立刻请来懂行的人“掌掌眼”,认真查看后判断应是“天子墓”,并且断言:“这墓,怕是连成了片啊!”
长期令金村人感到无比神秘的“龙脉”“串井”,这下也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由于金村一带古墓集中,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而墓道规模庞大,交错纵横,形成了相互连通的水道,所以才会出现井水时有时无的现象。到了雷雨天,水流湍急时,会冲击墓葬里编钟等大量青铜器,使其相互碰撞,万器合奏,同时与雷声形成共振,雄浑悠远,声似巨龙腾挪。
但比起这些,更能吸引金村人注意力的,显然是行家口中那“天子墓”三字。
“天子?那不就是皇帝!嘿,这墓里肯定有不少值钱的东西!”一时间,村民们奔走相告:快去看呀,咱村底下埋了皇帝,陪葬遍地青铜器,随便一件就能换回一头毛驴!
不知谁起的头,老百姓们便开始你一锹、我一铲,争先恐后地在“天坑”里“挖宝”,哄抢墓中文物。很快,原本平整的庄稼地被挖得面目全非。
也许恰恰映照了村民们起初看到“天坑”时对未来厄运的惊惧,他们一定没有想到,这个暴雨偶然冲出的大坑,恰似“潘多拉魔盒”,开启了我国考古史上一场难以言喻的噩梦。
惨遭盗掘,国宝流散成中国考古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