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川|顾川泰山|泰山老城述记·南关( 三 )


据贾明普讲,从火神庙向西斜北,原来还有一条通往省城的官道,当地人称“大路”,来泰者可由此转南关街,进洼子街食宿休整,尔后入城。在官道旁,今汇丰嘉园(灵山大街298号)院内东南一带,原有一泉,名滇池,据传发掘于宋真宗封禅期间。其水清冽甘甜,周遭砌以石条。池畔有一中空古槐,往来客商旅者无不憩于树下,饮泉水以解渴乏。此泉建国初仍存,后被农具厂占用湮没。笔者曾往汇丰嘉园探询,但见一大片土堆瓦砾,杂草密掩其上,不知是否当年遗迹。
官道北侧,今灵山大街以南,原为一片广场,称贾家场,因贾姓为望族名。又据贾明普,广场北有石砌戏台,戏台北有贾家进士和武举宅第。日本侵占泰安时炸毁。今拆建为商业楼和居民楼。检索明、清泰安进士录,贾姓者有贾真,明甲申年(1404年)曾棨(明永乐二年状元)榜进士,官至副使。是否此人待考。贾姓武官则有清嘉庆间贾锡功,由行伍拔补阳信县,外委千总之职;另有贾培宗(曾任千总)、贾辅清(曾任把总)等。今灵山大街南、南关大街东仍存一条贾家胡同,或能说明当年贾氏在此一带的影响。
茶臼向南,在今南关加油站位置,为感恩亭旧址。感恩亭又名皇亭,当地俗称皇停,据传为皇帝来泰山封禅祭祀驻跸更衣之处。据清宋思仁《泰山述记》,“南关外有皇恩碑亭,乾隆十三年(1748年)士民恭建。”据此,此亭当为士绅百姓为感念乾隆皇恩立碑而建的碑亭。是年二月,乾隆奉母宪孝太后东巡,驻跸泰安。祭岱庙,登岱顶祀元君,又行围杀虎于东眼光殿山(因此故更山名为虎山),并蠲免当地赋税,救济当地贫苦,百姓立碑以感皇恩是可能的。老城西北七里(今御碑楼)原也有皇碑亭,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万姓感恩碑。是年二月泰安等州县连年饥荒,朝廷遣司官赈济,后又免征上年未完地丁银米,州民于此立碑以感圣恩。其北有一亭,亭内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御制诗勒壁。御碑楼地名即源于此。两皇亭可谓同出一辙。
感恩亭稍西北是观音堂。内祀观音大士,创建不详,明、清多次重修。观音即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自唐因避李世民之讳去“世“字),在民间享有普遍信仰,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也称“圆通菩萨”、观音大士等。其祭祀场所数量仅次于关帝庙。除此外,岱庙西北莲花庵、英武街观音堂、永福街永福阁、瘟神街观音堂(附置瘟神庙内)、宫后门街观音堂,登云街观音阁、青云庵街青云庵、旧城东关观音堂、南关观音堂,西南隅观音堂、西北隅孔雀庵,以及泰山红门宫、斗姆宫、中天门上步天桥侧三大士殿等均祀观音菩萨。旧志云:(观音堂)“村村皆是,何暇枚举”。
感恩亭东南先前还有一座武氏贞节坊,位置在今热电厂门口,民国间为武氏立。
飞光流年,世事沧桑,多少的陈年旧迹,早已烟消云散,代之以新城区的建设与发展。恰如元人李简《朝觐坛》诗所云:
朝觐当年筑此坛,
旌旗影里簇仙班。
只今惟有青山在,
日暮孤云自往还。
顾川|顾川泰山|泰山老城述记·南关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顾川泰山,博古通今,业余时间足迹遍布泰安大小角落,寻踪觅迹泰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