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网络亚文化圈层中的青年群体引导策略( 三 )


在一个追求动漫文化旨趣的青少年圈层中,包公清官系列作品一度成为人气很高的IP,圈层成员积极参与偶像人设创作。以机智、多变、一点点善意的狡猾呈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着重表达主人公轻松、幽默的一面,塑造其威严又平易近人的形象。作品的绘制风格突出搞笑因素,渲染诙谐趣味,表现手法上不同于传统,但其内容主旨与主导文化的关联十分清晰。作品采用国漫的创作笔法着力反映反腐倡廉的现实主题,融入了青少年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趣味,传达出亚文化群体对于主导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类作品在文化根源、价值观和风格创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主导文化的同源、默契。
第二,符号展演:富有边界感的文化自我阐释。互联网圈层热衷于使用另类话语符号,是一种自我展演,也可作为群体的身份识别。如以25岁以下的网民为主体的B站,弹幕话语为其圈层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从保守主义的角度看,弹幕话风夸张、随意、口水化,包含大量冗余符号,似与严肃的文化表达格格不入。但在青少年那里,这种符号展演却能够凸显特色阐释“自我”。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直播视频中,一位用户打出飞屏弹幕:“90后向全体抗日老兵致敬!”,立即引发了效仿与追随。“70后向全体抗日老兵致敬!”“80后向全体抗日老兵致敬!”“某某向全体抗日老兵致敬!”,跟随弹幕铺天盖地,罩住整个电脑屏幕。通过这种言简意赅的话语表达,青年人将自我情感和认知汇入视频观看,寻求并建立起群体的价值观认同、共鸣,基于爱国情感的圈层共同体在屏幕中迅速浮现。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研究迷的主动性认为,粉丝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公开声明与生产粉丝身份(声明生产力)。能够通过阐释、重读、盗猎、挪用等策略,将媒介叙述重构为一个表达自我意义与快感的独特艺术世界(文本生产力)。能够运用大众文化商品符号引导社会认同、创造社会经验意义(符号生产力)。在互联网圈层群体的行动中,三种生产力的实现形成了明显的次序。声明与文本生产力的实现需要借助符号建构来完成。首先,每个人都作为符号化的文化节点而存在,他们作为“符号人”,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其次,通过话语符号的互动交流,信息和观点得到引证与修补,增强了圈层归属感,展现出群体文化的自足与自信。最后,符号展演彰显出文化自我和有机体交融、运作的组织效力,对内起到了吸引与凝聚作用,对外勾画出清晰可见的亚文化边界。
第三,不回避现实的目标:圈层一致性与整体文化行动。成人社会容易将青少年圈层亚文化视为一种不成熟、自我陶醉式的消费活动,而对于其所蕴含的文化潜能和培育作用估计不足。实际上,圈层亚文化并不远离或回避对社会文化重大议题的思考,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行动力强,对主导文化的传播能够施加积极影响。以2008年4月的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事件为一个契机,越来越多的二次元爱好者“破壁”而出,通过ACG创作抒发情感,积极主动地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爱国立场。“帝吧出征”也成为“小粉红”群体抒发家国情怀的标志性现象。主旋律影视作品《觉醒年代》《长津湖》在青少年圈层中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同样震撼了主导文化社会舆论场。这类迅疾果决的文化行动表明,借力于互联网赋能,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在价值观塑造和文化建设、导引方面,能够释放出正能量。
第四,空间赢取:圈层控制力与文化影响力的蔓延。圈层控制力的产生、维系和蔓延是一个空间赢取的过程,主要指向四种空间:一是圈层内部空间;二是扩大的虚拟空间;三是心理空间,包括个体的文化时间;四是群体活动线下空间。圈层的发展也是一个文化分层与分权的过程,对内能够建立起新的组织文化机制,施加以话语权力为中心的“层级”文化控制力。对外则着力于打破既定秩序,强化其文化价值影响。外部空间的赢取或表现为通过讲述、说服建立圈层理念的认同,或表现为对他者形成批判取得话语权。这种作用力若得到主导文化的有力牵引,能够彰显出对于社会文明的建设性价值。
文化理性、社会的宽容与治理
互联网青年圈层亚文化,带着对主导文化融汇、创意的底色,携载新一代群体的风格色彩,着重于发掘和彰显自我,努力展现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独特性,值得文化社会认真评估包容对待。但同时,其所夹带的反文化、虚无和傲慢无他的态度行为,非理性言行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触及社会伦理和法律底线,需要严肃矫正和治理。一个理性、宽容的文化社会,既要破除对亚文化认知的保守、封闭,保护来自于多元文化的创造力;也有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务实有效的治理方式,在发展与治理的平衡中有力提升主导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