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熬糖瓜.打粘糕.过小年( 二 )


灶王殿中的楹联更颇有深意,需细品。如:
灶王圣殿中堂有楹联:上联:“家和万事兴利国利民国民富强”下联:“人好福寿长益子益孙子孙贤达”。横披:“代天督民”。
两旁副柱联,上联:“上善若水水到俱成源远流长”下联:“厚德载物物尽其用适可而止”。横披:“扬善抑恶”。
大殿有楹联:上联“仁德修身课好学上进路一贯道之处事循礼”下联:“勤俭持家宝积善聚宝盆不二法则取财有道”。横披:“替地司家”。
两旁副柱联,上联:“数百年世家不外积德德行必果”下联:“第一件事情还是读书书中自有”横披:“察人警世”。
3、我们家对过小年,是极其重视的,不仅重视,还有创新。
早先我们是佃户人家,大年都没东西过,那有过小年的心思。自我奶奶进门后,就改了规矩。我奶奶是大户闺秀,我爷爷是木匠。爷爷手艺好人长得更好,受雇给奶奶做嫁妆。三年嫁妆做好了,大小姐却不要嫁妆了,挎着小包袱跟小木匠做夫妻了。一进门,她就立规矩:像她娘家一样过小年,每年农历腊月二+二日奶奶就张罗辞灶大典,即过小年的除夕。爷爷说:“咱家穷得和冬天的家雀似的,拿什么敬灶王爷?还过二天小年!”
奶奶驳:“你越不敬灶王越穷!不在有没有东西,而在有没有心意。”奶奶真是有心意:春天抓小鸡养,攒鸡蛋,夏天拣麦穗攒下麦,秋天拦地瓜拣菽穗,一进腊月门她就熬地瓜糖做糖瓜,磨麦打鸡蛋调面加地瓜糖做点心,石臼捣菽打粘糕。再打半斤酒,以备祭灶用。以此二十多年,都有了我们这些孙辈了。祭灶时馋得我们搔耳挠腮猴子一样,我们家却一直佃着,穷得我们总想偷点那些祭灶的好东西吃。奶奶警告:“别吃,小心肿嘴!好好敬灶王保佑你们长大了都有大出息!”
为了日后有出息,我们都忍着,天天和馋虫斗。直盼得眼睛都绿了,终于到了腊月二十二日,天一落黑,我们都围在奶奶身边看她祭灶。民间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可我们家只有奶奶会这仪式,我们只有看眼的份儿。奶奶祭灶可有仪式感啦。二十二日一早她就烧水洗澡,换上浆洗得板板锃锃的衣裳,一过晌就包饺子,所谓饺子也就是地瓜面和一点白面里玄满萝卜丝。包好饺子,奶奶就开始了祭灶仪式。第一项是贴“灶马”。这实际是灶王和二位夫人的标准像,都是民间印坊出品的木印年画,大红大绿,俗气土气却又喜气。画的地空处,印有一串长着翅膀的马。贴画时撕下这串飞马。画要贴在灶台后墙上。第二项煮饺子,饺子出锅,先盛三碗给灶王供上。重点注意的是,灶王二位夫人,上供要三份,三双筷子,三只酒盅,盖上锅盖,在灶台上供,甜甜的糖瓜和点心,粘粘的菽米糕,斟上酒,烧上香。奶奶就祈祷:“灶王爷爷灶王奶奶,糖瓜和点心甜透你的嘴,上天多说好话多要好事,菽米糕粘住你的嘴,上天别说糙话,下地保平安!”接着奶奶就烧了“灶马”又唸叨,“灶王爷呀,快骑上咱家的大飞马,一溜溜就到老天爷跟前了。您和老天爷多说说咱家的好,求老天爷给个赏赐,让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咱家人丁平安,小辈们上进有出息。咱家好了,我给您上的供也好不是……”
我不明白,可着全天下,就我们家腊月二十二日就过小年,为什么?
奶奶笑:“傻瓜蛋子,这是你老姥爷传下的规矩。”
“我老姥爷的日子好,就因这?”
“可不是嘛!”奶奶郑重地说,“你寻思一下,今天老天爷正在想呀,明天过小年啦。明晚上,天下的灶王都上天来送点心糖啦……正想盼着,咱家的灶王到了。老天爷喜出望外呀,吃着咱家灶王献上的点心糖,听着咱家灶王数道咱家的好,高兴的一个劲赏赐咱家。明儿,天下的灶王都上天,老天爷听谁说?光天下的大总统家都听不过来。点心糖都堆到南天门外了。老天爷吃得过来么?天下的灶王在天上排号等传见,风里雪里冻着呢,咱家的灶王带着老天爷的一大堆赏赐,还吃了老天爷的一杯御茶,回来享受祭灶,可着劲吃点心糖瓜,咱家的好事不嗨啦?!”
我觉得奶奶说得太有道理了!
爷爷却愁眉不展:“那好使么?都二十多年了,明年地主又要抽佃,没地种,我们怎么活……”
“怎么活?活蹦乱跳地活!”奶奶咬黄瓜似的一口截过话,“二十多年了,咱是还穷,可人丁平安哪,一个个活得小老虎似的!”
爷爷点头:“那倒是。”
奶奶继续说她的道理:“好日子就是有钱哪?人是活宝!都好好活着就是希望!”顿口气,加把劲,她再说:“他抽佃咱不怕,只要肯下力种,他不给,老天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