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文章插图
2021年12月底,讲堂关于同济大学中文系崔铭教授讲座的采写《“勇者”王安石:虽千万人吾往矣!排除万难主持改革》一石引起了千层浪。这位诞辰1000年的北宋改革家在讲堂听众中引起了广泛讨论,作为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再到一位堪称儒家“勇者”的改革家,其生前年少自我否定,为官时八天走访14个乡的实干家,中年拒官暮年捐宅租房;去世后或被顶罪,或被尊为朝廷旗帜,或定性为亡国祸首在元明清三代均被贬斥,直到近代梁启超将其称颂为完人。
带着对王安石的解谜之心,对变法具体环境的理解,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管窥,新年伊始的1月21日,讲堂核心听友群双周热点论坛在自发组织两年之际迎来扩大版,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锐和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萧武进行了一场历史之约《从王安石变法看中国各朝代改革》。
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文章插图
主持人李念和听友一起回顾依据《王安石》一书所作的崔铭副教授的讲座整理稿内容
为何王安石为相时朝野变法声颇高?
虽然如今主要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为业,但王锐一直比较关注中国古代思想史与政治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运动。在这其中,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撇开政治得失不论,仅从文章风格来看,相比于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其他几位,王安石继承了荀子—韩非一系的文风,即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要言不烦、措辞冷峻。
对此,正如刘师培在《论文杂记》里说“介甫之文,侈言法制,因时制宜,而文辞奇峭,推阐入深,法家之文也”。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点校出版了许多被归为法家的古籍,其中就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文公文集》,排印方式还是今日难得见到的竖排简体版。十多年前,还在读大学的王锐在旧书摊上有幸购得一套,时常翻阅。其中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论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堪称中国古代政论文里的佳作。
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文章插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竖版本《王文公文集》是王锐喜爱之书
*北宋初年,儒家经世理念重被倡导,儒者有所为影响士人
经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政治变革的严复曾说,“以余观之,吾国史书之中,其最宜为学者所深思审问,必得其实而求其所以然者,殆无如熙宁变法一事”。而王安石之所以主张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王锐认为从历史脉络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面对唐代中期以来藩镇割据、边疆少数民族力量的冲击、佛教思想大行其道的局面,韩愈等人高唱道统论,希望重振儒家的活力,特别是儒家思想当中重视纲常秩序与“夷夏之辨”的内容。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荡之世,到了北宋初年,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学者倡导实践儒家的经世理念,彰显北宋的正统地位,力倡儒者应有所为。这样的儒学思潮,对王安石等人颇有影响。
*供养冗官冗员,迫使朝廷扩大税收渠道造成对百姓盘剥
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萧武|王安石应时而变法,为何未能如愿?王锐、萧武聊宋史
文章插图
北宋冗官是因为旧制未改,新朝廷又需要运转而造成的叠床架屋
其次,顺应儒者有所为的思潮,王锐认为,北宋在政治上制定了笼络士大夫的政策,体现在制度设计上则显得叠床架屋、互相牵制,这就导致官吏数量较之先前的王朝急剧增加,即所谓“冗官”与“冗员”,对于退休的高官,朝廷也极尽优待之能,因此,花费巨大。
对于这一点,对话嘉宾、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萧武做了充分的补充。他认为,冗兵、冗官、冗费就是北宋著名的“三冗”问题。在与西夏的战争爆发之后,北宋连战连败,危机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他具体分析了冗官产生的原因。北宋因为是从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中胜出的,同时又要应付北方契丹的威胁,所以在太祖、太宗两个开基立业的时期,始终没有得到比较安定的环境,来彻底改革全国的财政、军事和行政体系,以及各项制度,而是沿用了中晚唐到五代以来形成的叠床架屋的制度,从而导致宋朝的官僚体系极其庞大。通常,每个朝代遭遇危机之后,原有的官僚体系如果不能发挥作用,就应该除旧立新。而中晚唐到五代形成的局面是,原有体系不怎么发挥作用仍然存在,为保持国家正常运转另外又建立一套官僚体系。也就是说,北宋财政要负担许多并不参加具体工作的闲散官员。这也就是北宋著名的冗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