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年,80后作家张云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捉”出了1080种妖怪,出版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与“妖怪总是作恶”的印象相反,他发现,“几乎90%的中国妖怪都是与人为善的”。
此后,张云相继出版了《妖怪奇谭》《作妖》两部小说,并推出了妖怪文化普及节目《妖怪调查局》。“中国妖怪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张云试图将被遗忘近百年的中国妖怪文化重新打捞上岸,“妖怪并非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社会状态、人类心理、文明衍化的映射”。
文章插图
1月16日,张云接受了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的采访。他谈起皖北大槐树下的童年记忆,解释了神话之外,为何民间还产生了妖怪故事?也提到妖怪对古代历史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文化和政治如何激变或中断,妖怪文化至今没有消失,中国妖怪是根植于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的,它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
给1080种妖怪上“户口”
敲完《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张云仿佛听到了所有妖怪们在他身后的欢呼声。“对于妖怪来说,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妖怪的名字被忘掉了,就彻底被人忘掉了。”
与妖怪结缘,帮它们落户,似乎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召唤。自幼在皖北乡村长大,张云最爱与村民们一同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听老者讲述奇谈怪论。上学读书后,张云对历史颇有兴趣,他发现正史典籍“不够过瘾”,“写的都是帝王将相的事,我想知道当时的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于是格外爱好读志怪笔记、稗官野史,“那是一个有趣的世界,里面时不时蹦出让我喜欢的妖怪”。
2007年的一次动漫展上,张云发现不少孩子都打扮成了妖怪,姑获鸟、天狗、饕餮等,“几乎全是我们祖先创造并书于典籍的妖怪。而在他们眼中,这些全是日本的”。张云的心被刺痛了,妖怪学在日本是一门显学,但实际上有70%的日本妖怪原型都来自中国,“可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种妖怪,妖怪学的相关工作在中国还是空白”。自此,张云开始了“捉妖”的历程,为中国妖怪正名。
文章插图
整理中国妖怪,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妖怪的定义以及妖怪的分类。“日本关于妖怪的定义拿到中国水土不服,而中国一直以来并没有准确的妖怪定义”。为此,张云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妖怪演变的流程。最终,参考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他将妖怪定义为:根植于现实生活中超出人们正常认知的奇异怪诞的事物。因此,“《西游记》里的牛魔王、白骨精不算妖怪,妖怪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分类问题上,以前中国人对妖怪的称呼很多,并没有刻意分类,比如妖、怪、精、魅等等,内涵不一。在弄清中国古人对于妖怪的理解的基础上,张云从妖怪学的角度,重新归纳,将中国妖怪分为白泽、方相氏两大“统领”以及“妖、精、鬼、怪”四大类。
解决了定义及分类问题,张云又花费了7、8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中打捞妖怪,找出其源流,记录下妖怪的故事,并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中国妖怪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分散在各类典籍尤其是志怪作品中。那几年我去各地的图书馆翻阅,很多时候,一两个星期都找不出来一个。”最终,张云罗列了以《白泽图》《汲冢琐语》为代表的262部参考文献,“其实翻阅的参考资料远不止这些”。
文章插图
当遇到不同典籍中记载的妖怪故事不一致的情况时,张云会根据典籍的共性做很多校对工作,有所取舍和归类。 “1080种妖怪,实际上个数会更多,比如说狸妖,故事几十个都不止,每个朝代都有。我会写出了‘狸妖’这一种,相关的故事都归纳到其中。”而对于一些因“不知其所谓何怪也”而无名无姓的妖怪,张云只能遗憾地放弃,“总体上还是选择有确切名称记载的妖怪,这样身份也更明确”。
几经努力,1080种妖怪被成功落上了“户口”。张云说:“我当时很惶恐,因为担心一些妖怪仍是‘黑户’。但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妖怪都在里头。我希望这能为中国未来妖怪学的研究打一个基础。”
文章插图
“除非被招惹,否则九成妖怪不会主动伤害人”
- 齐鲁壹点|济宁勇争先丨十年磨一剑,济宁儿童剧创作迈入全省一线方阵
- 顾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顾随说唐诗气象
- 福建中医药大学|历时一年半,福建画家创作历代名医群像
- 苏翊鸣|【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于定格处,洞见中国十年
- 首钢|【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于定格处,洞见中国十年
- 胃癌|做了十年的烧椒茄子,这做法才叫香
- 定格|【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于定格处,洞见中国十年
- 香菇|胡萝卜炒香菇我家吃了十年,竟然还没吃腻
- 麻辣香锅|做了十年的丸子脑袋—烤箱版麻辣香锅,这做法才叫香
- 做法|做了十年的酥皮汤圆空气炸锅版,这做法才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