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你看,这些五彩斑斓的绒线织品,还有那些韵味十足的剪纸画,都是我们陈老师的手艺,现在我们的办公室就好像是一个小型的非遗展览馆,每天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1月10日上午,在余姚市临山镇中心小学湖堤校区的一个办公室,教师张梦吉自豪地告诉采访人员。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文章插图
张梦吉口中所说的陈老师就是和她同一办公室的教师陈荣海,一个90后的年轻小伙。他正利用课余时间在制作一个迷你小老虎发夹,只见他一手握针,一手捏线,麻利地编织着。针和线在他手中好似有了生命一样,活了起来,来回地穿梭着,犹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工夫,一个憨态可掬、色彩鲜艳的小老虎发夹就呈现在采访人员面前。
“发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加针跟减针,是一个平面的发夹,比较好操作。像老虎、娃娃等这样稍微大型的玩偶就比较复杂了,除了加针跟减针之外,还涉及到了棉花填充的饱满度,这会直接影响到玩偶的美观程度。”陈荣海一边编织一边说。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在陈荣海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大大小小的编织成品摆满整个办公室,小到精致可爱的发夹、铭牌,大到姿态可人的公仔、玩偶,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很难想象,这些惟妙惟肖、宛然如生的工艺品是出自一个七尺男儿之手。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文章插图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一提起非遗、编织、剪纸这几个名词,往往会联想到的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花甲老人,尤其是编织和剪纸,总是觉得和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手工艺人是分不开的,而我们陈老师却打破了这一‘常规’,他不但编织、剪纸堪称一流,出自他手的那些手工艺品可以用精美绝伦来形容,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还是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汉。有时候我们想给朋友、孩子送礼物的时候,就会托他帮个忙,给我们做一些小玩偶、剪几张漂亮的剪纸。朋友们收到这样的一份用心准备的礼物之后,都会夸他,说这个心灵手巧的人是谁呀,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七尺男儿。”同事谭卫萍说。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文章插图
除了编织小玩意儿,剪纸更是陈荣海的最爱。那些书桌上、窗台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也同样出自陈荣海之手。在他的得意作品《金陵十二钗》中,整个大观园的辉煌和十二钗的神态精髓,都在他的一刻一剪中得到了升华。《金陵十二钗》花了他整整三个月时间。“我从小就对手工情有独钟,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邻居老太太剪的佛花,感觉很漂亮、很神奇,所以对剪纸产生了兴趣,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上了剪纸。剪纸非遗它不仅传承的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瑰宝,所以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说起自己和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陈荣海说这与他从小喜爱绘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自己成了一名教师,他也把剪纸这一门艺术带进了课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他更是利用课后辅导时间,引导孩子们传承非遗文化、塑造良好品德。他认为,孩子们学习剪纸不仅是对非遗的传承,更能帮助他们培养耐心、细心、专心的性格,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大的裨益。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
文章插图
在工作之余,陈荣海还不时参加各类培训和展会来提升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曾多次受邀参加农博会、各类艺术节等大型现场活动,向大众展示剪纸魅力。
“2022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作为余姚剪纸非遗的传承人,当然要把余姚的剪纸发扬光大。通过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从公众号上看到了潮涌黄家埠这个公众号,觉得非常的有诗情画意,突然来了灵感,查阅资料余姚有六个街道、14个镇、一个乡,我想把这21个街道、乡镇来个剪纸特写,目前已经完成了‘潮涌黄家埠’这一幅剪纸作品,接下来争取在6月份之前把剩下20幅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陈荣海说。
陈荣海|陈荣海:90后小伙手中的非遗之“花”】无论是绒线编织,还是剪纸,陈荣海正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向大众传播中国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之花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蓝媒联盟·余姚市融媒体中心采访人员:朱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