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看《特赦1959》,我们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功德林里战犯有白面包子吃,而管理与人员吃的,是金黄色的窝头,就连被梁东芳连声夸奖“好吃”的包子,也是黄灿灿的,一个褶儿都没有。于是有人说:那些窝头和包子都是玉米面的,看来当时人们很懂营养均衡。
熟悉那段历史的的知情者会苦笑:顿顿吃玉米面窝头玉米面包子?想得美!这玩笑还是别开了,就是当时的高级干部,也未必能顿顿都吃得上、吃得饱纯玉米面窝头!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文章插图
大家看《特赦1959》,就会看到那个有洁癖而且极为高傲的叶立三,也会为了要吃一顿红烧肉而跟王英光面红耳赤。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战犯们早餐吃着大包子喝着小米粥,一个个红光满面。但是他们锦衣玉食惯了,几个包子一碗小米粥又怎么能满足得了他们的胃口?经常喝洋酒抽洋烟的原高级将领,被俘前就是士兵吃糠咽菜,也不影响他们早餐喝牛奶吃面包。
于是叶立三“理直气壮”的向王英光发难:“你们把高粱米、玉米、小米,什么都拿来给我们吃,你们那我们当牲口(王英光无奈苦笑)了?我要吃红烧肉!”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文章插图
王英光这时候已经有点哭笑不得了:“一般人都不会一大早上就想吃红烧肉,你不会是想了一晚上吧?”
叶立三看来是真的馋急眼了:“我们想吃红烧肉,都要求了多少回了,到现在都没吃上一顿!”
估计王英光也犯了馋虫了,砸着嘴回答:“红烧肉,香啊,谁都想吃,可是这肉现在实在是太贵了。红烧需要很多肉,我们现在只能拿肉去炒菜。想吃红烧肉,过新年的时候一定能吃上一顿。”
有一些年纪的读者可能知道,当时虽然物价比较便宜,但是肉蛋油都是定量供应,如果没有肉票粮票,有钱你也未必能买到肉。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文章插图
王英光领着叶立三参观功德林管理人员食堂:当天战犯的早餐是两个肉菜包,一个鸡蛋,一个白面馒头,玉米面窝窝头和小米粥不限量随便吃。而王英光等管理人员,干部战士标准一样:没有鸡蛋,没有肉菜包,只有玉米面窝头,小菜也比战犯少一样。
功德林干部战士啃窝头,战犯吃肉菜包,那是因为战犯们都是原高级将领、高级特务、封疆大吏,所以伙食标准是十块钱。这个标准是管理人员的两倍半,也是所长王英光的津贴两倍半、普通战士津贴的五倍。
这一点王英光跟叶立三解释了:你们的每月伙食标准是十块钱,我们伙食标准是每月四块钱,普通市民只有两块钱,这个正团级干部每月津贴只有四块钱,普通战士只有两块钱。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文章插图
这样看来,就是王英光这个正团级干部把津贴费也全部自己吃掉,不买生活用品,不给母亲,也不会像战犯们吃得那么好。
徐高平是一个副主任级别(王英光说他差不多跟自己平级)的大采访人员,一饭盒鸡蛋羹,也舍不得自己吃。而还在跟徐高平“闹别扭”的小花儿,也被鸡蛋羹“感动”而原谅了他。
副所长胡大树很爱去王英光家蹭饭,就是因为可以吃到杂合面皮韭菜馅儿的饺子。所以胡大树一听叶立三要吃红烧肉,差点把手里的玉米面窝头掉碗里:“我们都半年没吃红烧肉了!”
《特赦1959》里吃的窝头和包子,是玉米面的?知情者会笑:想得美
文章插图
这段剧情很真实,因为除了北边和东边的毛熊和脚盆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虐待战俘(战犯),英美可能做得还更好,但是我们那时候穷呀,能让战犯们吃饱吃好,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