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鼓楼下古韵悠扬 揭秘北京小曲儿的前世今生
周六晚上7点半 , 钟鼓楼下 , 什刹海边 , 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早已座无虚席 , 还有不少人在门口打“站票” 。 陈伟一身蓝色长衫 , 气质儒雅 , 嗓音清亮 , 微笑着向观众问一声好 。 几声三弦响 , 一杯盖碗茶 , 燕春社的周末公益小剧场准时开场了 。
什刹海一带人杰地灵 , 钟鼓楼下更是难得保留下了独特的北京风情 , 而燕春社传出的悠扬古韵又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烟火气与市井味儿 。 歌声抑扬顿挫 , 伴着八角鼓与三弦儿铮铮之音 , 时而舒缓如绵绵细语 , 时而急切如雨打芭蕉 。 《探清水河》《画扇面》《糊涂调》《探妹》等北京小曲儿撩拨心弦 , 台下观众手打节拍 , 陶醉在小曲儿的意境中 。
殊不知 , 如今观众们能听到这些传统曲目并不容易 , 明、清以来 , 北京地区流传的民间小曲儿曾经浩如烟海 , 多达四千余首 , 然而 , 随着时光的流逝 , 传到今天已经十不存一 。 燕春社班主陈伟凭着一腔热爱 , 20多年来收集、整理、学唱了很多濒临失传的北京传统小曲儿 , 使它们今天还能留存人间 , 让我们能看到一幅幅老北京人最普通也是最写实的生活画卷 。
《探清水河》背后的曲折传奇
初识陈伟是在一个朋友聚会上 , 听他即兴唱了一小段《探清水河》 , “桃叶尖上尖 , 柳叶就青满天 。 在其位的那个明哎公细听我来言 。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 , 蓝靛厂火器营住着一个松老三……”幽幽的曲调响起 , 悲伤婉转 , 别有韵味 。
这首小曲儿因为德云社的传唱红火遍大江南北 , 然而陈伟唱的似乎与之有些不同 , 一问才知 , 《探清水河》自诞生100多年来有不下几十个版本 , 德云社经过了改编 , 加进了一些流行歌曲的唱法 , 而陈伟唱的却是原汁原味的民间版本 。
说起陈伟学到《探清水河》 , 过程还颇为曲折 , 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 此曲因为种种原因 , 一直被列为“禁曲” , 几乎销声匿迹 , 陈伟是10多年前 , 偶然在大街上“捡”到它的 。
那是2001年 , 陈伟去四环市场买东西 , 偶然在市场围墙外听看见一个推着三轮车的中年小贩扯着嗓子大唱小调招揽顾客 。 小贩唱的正是《探清水河》 , 正四处搜集民间小曲儿的陈伟上前忙问:“您是和谁学的?”小贩伸手向旁边一指:“这是我师父 。 ”只见旁边坐着的一位老先生抬起头来 , 满脸的皱纹 , 足有八十多岁 。 陈伟恭敬地说要和老人家学唱小曲儿 , 老先生说:“你明天来吧 。 ”把自家的住址告诉了他 。
转天陈伟提着糕点去西海岸畔拜访老人 。 老先生早就沏好了茶水等着他 。 屋子虽然不大 , 但收拾的很整洁 。 老人自称叫盛连杰 , 是北京六一鞋厂的退休工人 , 83岁了 。 在白纸坊的莲花落老会唱曲儿 , 经常参加各种民俗表演和上妙峰山朝圣 。
谈到《探清水河》 , 老人还有所顾忌 , 因为曾经被禁 。 陈伟此前请教过专家 , 专家已经给这首小曲平反了 , 认为属于歌颂爱情的内容 , 不算黄段子 。 “能唱了?唱一段?——那就唱一段!”老先生爽快的答应了 , 张嘴就唱 , 11段歌词一气呵成 , 不带打磕绊 , 节奏是由慢渐快 , 逐步达到高潮 。
- 北京商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工信部: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
- 『众品券』跨境电商下半场才刚刚开启?,【众品券】社交电商转向直播电商
- 「北京头条客户端」科技部:将加大对前沿技术研发的攻关和支持力度
- 「汽车头条APP」罗永浩直播首秀真该去卖车
- 【北京日报客户端】4000多家中小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处在合理区间
- 『北京日报客户端』疫情影响是否会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央行:目前还没有
- [疫情防控]北京市200余家基金会筹集疫情防控资金约12亿元
- 『疫情防控』“能开则开” 北京超九成公园对市民开放
- 北京商报@向社会释放积极明确的信号,财政部:2020年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
- 『小米』这几款全面屏手机推荐,款款经典,你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