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 。 早期进化学理论中提出的进步主义倾向使人们对人类的适应性和改善生活的决心多了一些信心 。 对退化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对灭绝的恐惧 。
1863年:威廉·金(William King)提出假说 , 认为在尼安德特山谷发现的化石遗骸可能属于“人属”下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 。 “尼安德特人”成为首个得到承认的、已灭绝的古人类物种 。
1865年: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命名了“熵” , 并提出了宇宙热寂说 。 虽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等作家在作品中描述了这种可怕的前景 , 但这种危险离我们太过遥远 , 人们面临的威胁不够迫在眉睫 。
19世纪90年代:费多罗夫(Fedorov)与齐奥尔科夫斯基(Tsiolkovsky)的作品发表 , 对灭绝的风险做了清晰的阐述 。 二人均认为 , 唯一能实现人类长期存活的途径便是离开地球 。 这是人们首次呼吁通过在宇宙中“站稳脚跟”、来逃避灭绝的风险 。
1895年: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对“戴森球”的设想:一个环绕太阳的球体 ,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 。 还有人建议对太阳系进行大规模改建 , 从而进一步巩固人类文明、确保其能够长时间存续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许多智者(包括丘吉尔在内)开始思索 , 人类最终是否真的会自取灭亡 , 但仍认为这种可能性离我们还很远 。 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 , 适宜生命存活的条件也许极其严苛和罕见 。 但仍有许多人坚信 , 在人类灭绝之后 , 类人生物仍会重新出现和演化 。
1930年左右:J·B·S·霍尔丹(J.B.S 。Haldane)和J·D·贝尔纳(J.D 。Bernal)首次对有关人类长期潜力、存在风险、太空殖民、天体工程、超人类主义、生物增强技术、以及文明陷阱等相关学说进行了整合 。 霍尔丹指出 , 若人类文明崩溃 , 就算人类这个物种得以存活 , 也不能保证人类能够重新演化出先进文明 。
1937年:奥拉夫·斯塔普雷顿(Olaf Stapledon)发表小说《造星人》 , 以“对比研究”的形式 , 对上述学说进行了进一步整合 。
第四阶段(1950年至今):天文价值
核武器首次使灭绝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 。 灭绝从远在天边的猜想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危机 。 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成了首要问题 。 在千禧年前后 , 针对灭绝风险的分析性思考框架逐渐成型 。
1942年: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提出 , 裂变核弹可能会点燃整个地球大气 , 毁灭所有生命 。 但核弹的研究依然进行了下去 。 尽管后来有科学家总结道 , 当时还应该做更多研究 , 确保这种足以毁灭整个生物圈的事件绝不会发生 。
1945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 。 原子弹改变了我们与宇宙中智慧物种所处位置之间的联系 。 “人类必将不断进步”的信念遭遇了重创 。 人们不再认为技术型智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可以死而复生、无处不在 , 而是开始认为 , 技术型文明也许十分罕见、甚至适应能力很差 。
文章图片
1950年:利奥·西拉德提出 , “钴弹”可能会摧毁整颗行星 。 费米提出了现代科学中最重要的谜题--费米悖论 。 科学家开始思考 , 过去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是否有可能由超新星爆发造成 , “灾变说”再度开始流行 。
20世纪50年代:现代人工智能研究正式开始 。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地外文明搜寻项目未获得任何回音 。 生物学家开始认定 , 其它行星上不一定会出现类人生物 。 对海豚的研究显示 , 宇宙中也许存在其它模式的智慧 。 技术型智慧的存在条件变得愈加严苛 。 在人们看来 , 灭绝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 。
- 一位再婚男人的自述:“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
- 男人|男人最终把这些东西给你,就说明他真的愿意和你一辈子
- 外卖员|外卖小哥倒地大哭,其实男人真的不容易
- 人类|人和猩猩能够生育后代吗?科学家“亲身试验”,给出解答
-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冬天,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却为啥不怕冷?(看到最后真的暖暖的!)
- 女人真的喜欢你,单独相处的时候,肯定会有这三种表现
- 小行星|探测器从小行星上捡到了一根“头发”,经检测发现:它不属于人类
- 孟子观点:为富不仁,现实生活真的如此吗?
- 金星|人类在太空中最适合的居住地! 不是月球、火星, 而是它
- 网络彩票输到最后负债累累,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回血上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