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买车,这10句话你别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说点有意思的 , 如果你要在2025年买车 , 那这10句话你别信 。
①增程是垃圾
从人人喊打 , 到纷纷跟进 , 增程式汽车发展到现如今的地位和热度 , 只用了5年的时间 。 最早理想做增程产品 , 坊间都调侃挂羊头卖狗肉 , 技术倒退 , 技术垃圾 。 但是五年后再看 , 理想就是那“曹贼” , 人人喊打 , 但人人都想成为 。
从11月的销量数据来看 , 增程式车型月销9万辆 , 同比增幅高达36% , 11月市场占比达到10% 。 仅理想L6一款车前11个月累计销量也已经达到了164488辆 , 确切地说 , 理想L6的上市时间是4月18日 , 也就是说不到7个月的时间雷晓超16万辆 , 这就是潜在的增城市场购买力 , 引得各大车企侧目 。 纷纷推出相关车型 , 试图来分一杯羹 。 不管是不是垃圾 , 只要市场有需求有销量 , 对车企来说那就是成功 。
②纯电才是新能源终点
轻量化和智能化才是未来车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 。 智能化很好理解 , 目前车型发展走势也很乐观 。 至于轻量化 , 不仅仅指车身轻量化 , 也指的是排放轻量化 , 所以才会出现从油到电的能源结构的转变 。 有人认为油车到油电混、插混 , 以及增程 , 再到纯电 , 这是一个过度和转变 , 最后的终点就是纯电车型 。
如果是几年前 , 小编也认可这个观点 , 但现如今来看 , 纯电远不是终点 , 因为还有很多其它能源燃料电池也在飞速发展 , 比如氢燃料电池 , 续航里程不输给纯电车型 , 还有着补能时间短的优势 。 不过现阶段的氢燃料车型门槛略高 , 没能大面积普及开来 , 但是说不定哪天技术的成熟 , 成本下降 , 能源结构又会迎来新一轮的改变 , 这一切都是未知 , 但一切都在往0排放的目标上靠拢 。
③固态电池要来了(三年内)都没戏
新能源车型崛起 , 很多人始终没能下定决心入手纯电产品 , 主要还是因为里程焦虑 。 随着技术的提升 , 固态电池这个词就出现在了消费者视野之中 。
有人觉得再等等 , 最近很多车企都公布了固态电池的动态 , 比如奇瑞 , 表示2026年上市 , 2027年量产 。 除此之外 , 广汽全固态电池 , 表示最快于2026年旗下昊铂车型上搭载 , 天能固态电池则表示要在2025年上市销售 。 续航里程直接迈进新的级别 , 1500km+ 。 很多人都觉得要不再等等?一步到位?
以小编的了解 , 别等了 , 就算2025年上市了 , 也不一定能买到手 。 第一新技术刚上市没有普及的时候 , 想要体验需要金钱买单 , 可想而知固态刚上市阶段 , 车型门槛价格肯定低不了 , 不是普通人能负担得起 。 其次新技术没有经过充分市场检验 , 稳定可靠性存疑 , 很多人连电车的安全性都表示疑问 , 怎么信任固态电池?第三 , 车企们的宣传也是有“空子”可钻 , 人家只说了上市 , 没说实车大规模量产 , 而且到时候就算跳票延迟 , 也没有什么损失 。 第四 , 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是否达标?这些都影响着用车体验 , 所以三年内都没什么戏 , 除非你真的不着急 。
④汽车价格大降价, 事实表明死都不会降价
价格战越打动静越大 , 规模也是一再提升 。 但是从实际的汽车价格来看 , 汽车的均价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大幅下降的局面 , 相反 , 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 , 汽车的均价反而呈现上升趋势 。
2024年乘联会发布的价格结构分析 , 可以看到1-9月也就是前三个季度累计平均价格为18.2万 。 作为参考 , 2023年是18.3万 , 2022年是17.3万 , 2021年是16.5万 , 2020年是16.2万 , 2019年是15.1万 。 2023和2024年算是价格战最为激烈白热化的两年 , 但实际上却是近6年来价格最高的两年 , 价格战之下 , 均价却不降反升 , 主要是因为高端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 。
⑤小米不行 (不行一年交付了多少?)
小米刚跨界造车的时候 , 多少人都唱衰 , 看不上小米 , 认为这个毫无根基和造车经验的互联网公司 , 会翻一个大跟头 。 结果小米SU7上市还没到一年 , 目前月交付量都超过了2万辆 , 并且累计交付早就突破了10万辆 , 完成了年度小目标 , 将目标提升到13万 , 照这个趋势来看 , 冲击15万都不是问题了 。
而且近来小米汽车的动态也不断 , SU7 Ultra亮相 , YU7也卸下伪装 , 甚至小米还宣布要在15万区间推出相关车型 。 以及还宣布了和蔚来的合作 , 路越走越宽 , 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逐渐提升 。 说小米不行 , 销量怎么说?有人说是粉丝经济 , 粉丝经济也是建立在车型实力过关的基础上 , 才会有人买单 , 售价21.59万+ , 每个月超2万的交付量 , 即便是粉丝也不能保证这个强度和稳定数据吧?
⑥不要买智驾(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
开头我们就提到过 , 智能化和轻量化是未来车市的主要发展趋势 。 智能化目前逐渐在中高端市场崭露头角 , 凭借科技豪华给传统燃油车系豪华品牌好好地上了一课 。 目前要说第一梯队 , 无外乎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 , 能够实现无图NOA , 支持城市和高速快速的领航功能 , 点对点端到端 , 自动泊车等功能 。
有人质疑稳定性和可靠性 , 但从越来越多的车型搭载 , 也不难看出 , 这已经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 有人说不能买 , 不稳定 , 实则不然 , 很多突发情况智驾系统的反应能力远超驾驶员的处理 , 而且目前并没有进入全自动驾驶阶段 , 智驾只能作为辅助系统 , 起到辅助作用 , 多数人也秉承着 , 可以不用 , 但是不能没有 , 多份保障 。
⑦理想是垃圾——你当人家买理想的都傻?
理想是垃圾 , 5年前随便问一个人都能得到的结论 , 到现在即便理想销量出彩 , 但很多人还是秉承着不屑的态度 , 认为理想只是蹭了增程车型崛起的红利 , 理想品牌除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没什么看点 。
1-11月销量显示 , 理想L6累销14.45万辆 , 理想L7累晓12.09万辆 , 理想L8累销6.9万辆 , 理想L9累销7.8万辆 。 增程产品共有4款 , 四款都跻身增程车销量排行榜前十 。 要知道现如今市面上更低价的增程车型并不少 , 甚至有不到20万就给出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品牌 , 空间甚至更大 , 比如奕派008 , 但是销量和市场认可度对比理想还是有明显差距 。 不是没有人复刻过理想的成功模式 , 增程+6座+SUV的组合也有不少 , 但能在增程细分市场超越理想的 , 目前只有理想 。
⑧你最好买油车
你最好买油车 , 油车一定不会被取代 , 油车加油就走 , 油车稳定啊……买油车的理由有很多很多 , 油车短时间内也的确不会被取代 , 被替代 , 甚至可以说油车依旧是很多人的购车首选 , 这些都没有问题 。 但是常规油车的占比份额也是肉眼可见的下滑 , 11月燃油车零售销量115.5万辆 , 同比下滑7% , 同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127万辆 , 市场渗透率和销量占比来看 , 新能源正在引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 。
而且油车优势明显的同时 , 也的确有不能忽略的短板 , 比如用车成本和新能源车型的差距 , 比如油车在配置丰富程度和智能化表现上 , 和新能源车型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 溢价高 , 还有更多的降价空间 。
⑨日系车省油?过时了宝子们
日系车省油?曾经是 , 但是也必须要承认的是 , 用车成本层面 , 再省油的燃油车也比不过新能源车型 。 日系车即便再省油 , 建立在自吸发动机+手动变速箱+自重轻的基础上 , 百公里油耗最低不过进入到5字开头 。 但是即便是油电混车型 , 同级别的产品 , 油耗只要4上下 , 用车环境好一些能够进入到3字开头 , 不好也能保证不超过5L每百公里 。 更别提有了电池组的插混 , 秦L DM-i有了第五代DM-i技术加持 , 百公里油耗能进入到2字开头 , 满油满电跑2000km+ 。 和增程 , 还有纯电动产品 , 用车成本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 。
⑩能全款买车不要贷款
以前是不是总能听到这句话 , 能全款买不能贷款 , 有手续费 , 还有按揭利息 , 处处都是坑 , 还是全款一锤子买卖省心又安全 。 时代不同了 , 可能是大环境因素影响 , 为了刺激销量 , 促成成交 , 很多大品牌有影响力的产品 , 都给出了灵活的金融政策 , 或者说它们甚至将这个作为另一种层面上的优惠 。
比如特斯拉Model Y , 5年免息政策 , 保证了月销4万+的稳定数据 , 理想也是给出了12月31日之前的限时免息政策 。 原本20多万的车 , 门槛降低至7、8万 , 还没有额外的费用支付 , 变相优惠 。 很多家用车品牌也纷纷跟进 , 门槛就更低了 , 甚至还有零首付低息等其它方案选择 , 让更多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的想法落实 。
- 2025年1月起,电动车新政策:三类禁行,四类淘汰
- 宝马SUV,这样选才没错,近32万降到22万,搭2.0T+7DCT
- 欧美车企撤离俄罗斯,中国车企迅速补位!如今很多却撑不到2025年
- 7万元左右适合女士两厢车自动挡推荐,这几款车型绕不开
- 1.5T版本8万起,配多连杆独悬的思域,竟然这么“卷”了?
- 过年回家自驾游开MPV比轿车实用,这两款空间大舒适,省油还耐用
- 还把胎压打到2.3-2.5?出事也是自找的,不想爆胎得照这数调!
- 奥迪跌到11万白菜价,油耗4毛,这下宝马3系,奔驰C级还怎么卖?
- 2024年性价比最高的合资SUV,都在这了,销量霸榜,价格亲民
- 2025款全新奔驰C级外观太狠了,这颜值谁顶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