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1一 , 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 ,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内容比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 。
3、教学目标
一个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感悟、表现和创造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 ,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是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是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
4、教学重点有两个
一是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
二是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5、教学难点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
 认识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一的学生 , 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 , 通过让学生听 , 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 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 , 下面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 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
2) 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首先是课堂提问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
3)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听 , 再对比聆听.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 , 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 , 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 , 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 , 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
五、小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和聆听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感悟教学法,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2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 , 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 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
2、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 , 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
2、展示目标、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 , 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 , 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 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
五、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 ,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 。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 。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3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 。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为主要教学素材 。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 。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
2、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
3、教学重难点 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习体悟,对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特点的把握 。二是对《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
二、说学情说学法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 , 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 , 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 。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 。“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 。“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 , 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 , 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 , 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 , 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 , 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 。,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 , 配合风情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 , 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 , 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 。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 。发现旋律特色 。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 。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 。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4一,说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 , 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
1、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2、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 。
3、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
二,说学情说学法
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尤其是我们西北,他们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 。所以 , 在教学过程中 , 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 。
三,说教法
以点拨引导为主要教法,在学习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 , 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 , 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 采用问题式导入法
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以著名歌唱家李玉刚引导学生认识京剧的无穷魅力 。
2、介绍新课知识
先介绍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一是介绍京剧起源 , 二是介绍四大名旦 。这两个介绍都采用师生交流法 。
再介绍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 , 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 , 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第二项设计是观看一段视频 , 来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引出我想让学生知道的两个内容(1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有特殊的造诣,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2梅兰芳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 , 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
其次 , 是介绍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 。我同样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看一组,来加深对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的记忆 。
最后,是介绍“梅派”艺术 。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聆听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体验感受这两个唱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
第二项设计是分析唱腔特点,引出“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
第三项设计是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教学 , 学生就会对梅兰芳先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
五、说知识拓展
介绍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讲授法,介绍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演出经历 。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情况 。
第三项设计是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在国外影响力’的个人观点 。
六、课堂总结
运用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赞誉梅兰芳先生的一句话“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来结束本堂课 。为的是创设一种课堂氛围 , 使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尊敬之感得到升华
高中音乐精彩说课稿5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 ,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 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 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 , 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 。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 , 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 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 , 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 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 , 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 , 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 。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 , 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 , 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 , 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 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 。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 。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 , 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 。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 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 , 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 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 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
;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小学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学生
1、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 。歌曲旋律明朗豪放 , 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 , 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 。通过本课学习 , 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 了解蒙古民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教材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族风情、音乐、舞蹈 。
(2)能力目标:a、学会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感情的演唱 。
b、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随音乐作简单的即兴创编表演 。
(3)情感目标:a、通过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培养学生对草原及蒙古族的喜爱之情 , 增进民族团结 。
b、通过集体创编表演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
难点:锻炼学生表演的能力,能够用悠扬的歌声和优美肢体动作来表演歌曲 。
4、课前准备及学生分析
施教班级为一年级学生 。一方面一年级学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水平还较低,处在初级水平,有待于教师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经验 。另一方面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嗓音自然、形体灵巧 , 适合采用歌、舞、、表演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
二、说教法
1、模枋法
音乐新课标中提倡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通过模仿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本节课设计:抓住一年级学生好模仿,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蒙古舞动作;模仿马蹄声、射箭声进行节奏练习;根录音模唱等环节 ,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模仿中学会演唱表演 , 提高其音乐素养 。)
2、体验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表演音乐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 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
(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蒙古歌舞,并学习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等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体验蒙古歌舞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力、表现力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3、合作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在二声部节奏练习中合作及集体创编表演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
4、综合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
(本节课设计:以音乐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民族知识综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更直观的理解音乐,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话筒、磁带、钢琴等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探究活动 , 不仅提高了探究的能力 , 更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学习兴趣 。? 因此在学法指导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体验中积极自然的去感知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再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 , 作出了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详细的教学过程 。
(一)律动游戏,激发兴趣 。
1、通过师生问好律动,端正坐姿,投入课堂 。
(利用自然的节奏律动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在有节奏的模仿动作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
2、听音乐,猜歌名 。通过聆听有关草原歌曲并说出歌曲名称,练习低年级学生的`聆听、听辨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美丽的大草原 。
3、认识草原:通过讨论、看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大草原及蒙古族,引出课题) 。
4、结合课本与课件,说说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些什么?
讨论小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草地、牛羊多、骏马奔驰、雄鹰飞、还有善良的蒙古人 。
(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看,师生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了解草原,最后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明确小结了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节奏练习
提问:草原上的人喜欢做什么?放牛、放羊、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 。
节奏练习:
xx xx xx x xx xx x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骑 马 (生)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xx xx xx x 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射 箭 (生)嗖 嗖
(分部练习-->二声部练习-->边做动作边念)
(利用综合法将节奏练习渗透到民族知识介绍中,以学生为主体 , 让学生通过模仿骑马声,射箭声,积极主动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节奏感 , 符合了新课标中1-2年级学生创造标准中的要求,能够运用人声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二)学习歌曲,激活行为
1、听歌曲录音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聆听、听辨能力培养)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 , 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 。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 。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 , 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把时 , 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 。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 , 求神降福 。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 , 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 。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 。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 , 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 , 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
平常待客 , 在喝奶茶之后 , 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 , 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 , 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 。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 。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 。当客人告别的时候 , 常常是举家相送 , 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 , 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 , 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 。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 , 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 , 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 。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 。接近蒙古包时 , 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 。在包里作客 , 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 。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 。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 。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 。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 。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 。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 。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 。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 , 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 , 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 , 人畜平安 。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 。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 , 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 , 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 , 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
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 。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 。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 。这种袍子,宽大袖长 。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 , 纽扣在右侧 。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 , 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 , 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 。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 , 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 。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 。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
(2)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 。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 , 也是最喜爱的食品 。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 。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 。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 。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 。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 。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产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 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 , 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幼皆可饮之 。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历史悠久 , 据史书载,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国时每逢吉庆之日狂饮此酒 , 增添喜日气氛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尤为盛产蒙古酒 。然而,时过700多年,生产蒙古酒的原始工艺流传至今仍未改变 。
(3)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 ”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 , 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换???掠晔卑?ゲ淮嫠?。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 。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 , 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 。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
4、生产风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 。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 。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 。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
勒勒车,也叫“大样车”,这种车的轮子较高,直径最长的有一米四、五 。轴轮多是用桦、榆、硬杂木而制成,车辕较长 , 除车身外一般相当于半身的长度 。它可以拉水、搬运蒙古包、运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应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
库房车 , 车体上放置一木制长方形有盖有门的柜,柜外用铁皮包封,或围生牛皮,可防风、防水、防潮 。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
拉水车,车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铁制桶,用来拉饮用水,平时蓄水用 。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愿骑骆驼 , 骑乘较暖,忍苦耐劳,几天不喂草、不饮水也能过的去,冬季行路 。搬运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中,常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骆驼,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鱼贯而行,因此骆驼被人称为“沙漠之舟” 。
5、祭祀风俗
(1)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 , 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 。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 , 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
(2)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 。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 。相传游牧时代 , 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
(3)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 。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 。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
(4)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 。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 。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
(5)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 , 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
6、娱乐风俗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 , 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 。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 , 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 。当骏马疾驰的时侯 , 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 。
(2)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 , 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 。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 。摔跤手的服饰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 , 上衣是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卓都格),背后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 。优胜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顶圈“姜嘎” 。
(3)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 。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
(4)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 。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
(5)音乐、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 。每当宴会,庆祝节日,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 。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 , 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 。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
(6)“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 。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 。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 。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 , 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 , 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
(7)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块,棋子共32枚 , 双方各16枚,有诺颜(王爷) , 哈屯(王后),也称波日斯,各一枚,哈萨嘎(车),骆驼,马各2枚,厚乌(儿子)各8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 , 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 , 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 。玩蒙古象棋 , 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 。“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
(8)“沙嘎”那达慕:
沙嘎,指羊踝骨 。沙嘎有多种玩法 。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四”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 。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
(9)“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 , 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