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 《凉州词》、《出塞》(王昌龄)全诗


一、《凉州词》全诗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 , 塞外风沙犹自寒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白话译文
其一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
其二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 , 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 , 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 , 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
创作背景
这是一组边塞诗 ,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凉州词》是乐府歌词 , 是按凉州(今甘肃武威)地方乐调歌唱的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 , 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 。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
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唐玄宗时作过官 , 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 。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词语似云铺绮丽 , 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 。
二、《出塞》全诗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白话译文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出关万里未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
其二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
创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 。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 , 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名下 , 作《军行》 。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 , 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
注释
无定据:没有一定 。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 , 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 , 振士气 , 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 , 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 。几许:多少 。
赏析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说从古至今,政权更迭,江山轮回,兴替衰亡 , 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而该句将词人的“出塞”放在这样广阔的历史空间中来写,自会给读者留下不一般的感受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颇具动感,既是写实,突出边塞风物的卓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像虚写,如同历无数纷争的一个缩影,让人想象塞外仍是战争频仍 。该句为词人下面的叙事创设特殊的背景,并借此揭示事件的悲剧意蕴 。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 , 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 。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 。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 。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
词的下片抒情 , 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
“从前幽怨应无数”,当年昭君出塞时一定是“幽怨无数”吧!但从后来的情形推想 , 这“幽怨”则是横无际涯,深不见底 。“铁马金戈”,让人想到的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 , 但又有谁知晓与这豪情并置的竟是昭君无尽的“幽怨”?。疤?斫鸶?,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让善良的心灵何其痛哉!这不正是“谁可语?”的原因吗?若把历史比为一部长卷的话,那“铁马金戈”的场景只是其中的插页,而“青冢黄昏路”的悲凉却浸透着整个书卷 。而词人的这种感受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问一答 ,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 。“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 。意象递进叠加,既深化昭君“幽怨”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词人渐趋悲凉以至不堪悲凉之苦 。如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 , 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 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 , 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 。”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 , 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 , 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 。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 , 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
【王翰 《凉州词》、《出塞》(王昌龄)全诗】
扩展阅读:后世纪念之纳兰庄园
纳兰性德祖父尼雅汉从龙入关 , 因征战有功,被授予骑都尉世职,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圈地 。皂甲屯原名皂角 , 以皂角树而得名 , 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 。元时期是皇家行营,史称“皂角捺钵” 。明设军屯,称皂角屯 。皂甲屯西北角,有一处长方形庄院 , 名思源庄 。皂角屯故老相传,思源庄是明珠家的晾银场,实际是乡下收取租银的庄园 。顺治三年(1646年)尼雅汉病故,其子郑库袭职,抚养年仅12岁的明珠长大成人 。顺治八年(1651年),明珠17岁进入銮仪卫 , 同年 , 和被赐死的英亲王阿济格的五格格成婚 。顺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纳兰性德 。思源庄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处乡下郊园 。20世纪70年代,思源庄还遗有围墙残迹和古井 。
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 。思源庄成为停灵落脚的丙舍 。思源庄西墙外是一条小河,河上有桥名思源桥,灵柩入葬都要经过思源桥,才能进入墓地 。思源庄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庄园 , 当地人称明府花园 。明府花园位于上庄村北部,与纳兰家族祖坟一河之隔 。明府花园和思源庄一样 , 都是在前朝留下的建筑基址上重建的 。据学者徐征先生考证,思源庄和明府庄园的三合土围墙应是元时期皂角捺钵的遗迹 。明朝时,是榆河驿粮仓所在地 。
明府庄园占地200余亩,东西长650余米,南北宽210余米 。庄园划分3个功能区,东部为马圈、车库和下人的居处,西部是花园,中部是庄院的主体 , 分布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纳兰家族墓地,自卢氏安寝后,按例开始驻有守墓人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 。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 。”从这篇文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40余户 。其前 , 性德、揆方、明珠死后的守墓人亦不当少数 。百十户人家住在明府花园 , 俨然形成一处村落 。当时人们将明府花园亦称为“新庄”或“新立庄” 。乾隆朝后期,揆叙后人成安 , 因事得罪权臣和珅,被抄家发配,祸患殃及京郊的明府花园 。庄园内的守墓人各谋生路,有一些没有离开的人成为上庄村的最早住户 。